用舞台艺术讲述敦煌故事——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艺演出侧记-新华网

用舞台艺术讲述敦煌故事——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艺演出侧记

2023-09-08 09:23:39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用舞台艺术讲述敦煌故事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艺演出侧记

  史诗音乐剧《飞天》音乐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蹊 丁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时分,走进敦煌国际会展中心,这里人山人海。行人或驻足欣赏落日,或合影留念,或赶往演出现场……

  天色将晚,灯光点缀下的敦煌大剧院更显庄重。9月5日至9月6日,3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在这里陆续上演,彰显敦煌元素的妙音曼舞,为第六届敦煌文博会送上文化大餐。

  妙音传唱飞天魅力

  “伸出臂膀,且把它当作翅膀,凭着一点点想象,就能和飞天一样。”敦煌飞天是敦煌壁画中最经典的艺术形象,寄托着古人“挟飞仙以遨游”的美好愿望,是丝绸之路上古老民族艺术的璀璨瑰宝,是中西方文明交汇相融的硕果。

  9月5日晚,《飞天》音乐会在敦煌大剧院成功上演。音乐会选自音乐剧《飞天》中14首经典唱段,以敦煌飞天为灵感,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讲述了守护人以一己之力守护莫高窟壁画的故事。《飞天》是中国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作曲家三宝、剧作家关山历时7年思索、共同编创完成的。

  李盾说:“今天的展演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我们通过敦煌研究院把莫高窟里壁画的高清版做了升级,还原了壁画中最原始的那种璀璨的颜色,舞台整体呈现给观众的是3D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大幕轻启,剧院的灯光渐渐变暗,华美的敦煌藻井图案投射在墙壁上,观众跟随着音乐穿越至千年前的敦煌。从创作到舞美,从音乐到舞蹈,《飞天》音乐会把“既东方、更中国”的创作理念带给了在场的观众。

  “曾以为能在那安生处长相厮守,却终究躲不过岁月的雨急风骤。”文物的流离失所让剧中的“赶路人”既痛心又悲愤,经历了战乱频出、疾病肆虐后,“赶路人”一路颠沛流离回到敦煌……用音乐讲述的敦煌故事,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

  观众秦丙坤说:“《飞天》把音乐、舞蹈和敦煌艺术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是古代和现代的完美融合,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飞天的魅力、敦煌的魅力。”

 丝路风情完美融合

  情景歌舞《敦煌谣》、白俄罗斯歌舞表演《别洛韦日的丛林》、阿塞拜疆歌舞表演《胡达雅尔-塔斯尼夫》、裕固族舞蹈《祁连欢歌》……9月6日晚,一场多元文化荟萃的文艺演出——“相约敦煌”成功上演。

  舞台上既有嘹亮的黄河号子,又有来自阿塞拜疆的踢踏舞,当然,也少不了一个个从敦煌走出的故事。中外演员联袂打造的联接历史与当代、世界与中国的文化盛宴,共同谱写了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丝路乐章,让丝路风情与异域风光在本届文博会上完美融合。

  “对夜莺来说,草原是最美的;对游子来说,故乡是最美的。”来自阿塞拜疆的表演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了3个节目,他们弹奏着阿塞拜疆的传统乐器,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他们身后放映着阿塞拜疆美丽的风景,视觉与听觉的完美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魅力。

  “吉他与小提琴的对话,是老朋友间的畅叙,也讲述热烈的欢聚……”美国马掌路乐队带来的《老朋友》和《赛马》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沙海戈壁余音袅袅

  “这是一场阵容强大的晚会,我见到了许多曾经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艺术家!”观众于海亮激动地对记者说。

  9月6日晚,中国音乐家协会2023金钟之星“一带一路”民族音乐会在敦煌大剧院拉开了帷幕。“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携《满江红》登场,激昂的乐曲在指尖下迸发,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声音在舞台上交织,震撼不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演奏家赵聪女士为观众带来的是《丝路飞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的声音时而急促、时而婉转,观众跟随着琵琶声遨游在神秘的壁画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为观众带来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和我的祖国》,台下的观众被感染了,都跟着小声哼唱着。演唱结束后,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小提琴手也轻轻用琴弓拍打着乐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回礼,也是在向自己致意。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音乐会的最后,廖昌永、迪里拜尔、王宏伟、石倚洁、王庆爽一同登台,为观众献上了激动人心的大合唱《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昂扬的歌声响彻了敦煌大剧院,这歌声带着经久不息的掌声,穿过沙海戈壁,穿过丝绸之路,穿过五千年的辉煌文明,越传越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