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影+文旅”的双向奔赴
——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与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9月19日,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与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嘉峪关南湖大厦举行。
醒目的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海报。
嘉宾认真参会。
嘉宾拍照留念。本版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金秋九月,宾客如云,齐聚雄关,共赴一场光影盛会。
9月19日下午,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与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嘉峪关南湖大厦举行。众多影人、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以电影为纽带交流互鉴,共同探讨“电影+文旅”发展新机遇,为推动电影展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域风情、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使嘉峪关成为众多历史题材、西部风情电影的拍摄点和取景地。本次论坛着眼于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影响力、传播力、生产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短片电影展的发展方向,探索如何提高电影展带动本地文旅发展的辐射力。
推动电影展和文旅融合发展
“万里长城丝绸路,欢乐旅游嘉峪关。长城与丝路在这里交汇,戈壁与峡谷在这里和合,大漠与湿地在这里齐立共生,古关与星辰在这里交相辉映……”论坛伊始,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淑敏向在场嘉宾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嘉峪关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嘉峪关是一座工业与旅游‘双飞’的城市,每次来的感受都不一样,举办短片电影展对嘉峪关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陕西师范大学文旅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晓峰表示,在新的形势下,政府要高度重视电影和文旅的紧密结合,做好“电影+文旅”这篇文章,建议绘制蓝图,由规划引领发展,通过文化和旅游来丰富电影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可通过电影增强旅游活力,让电影赋能文化旅游发展,让文化旅游插上电影的“翅膀”,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王晓峰表示,要在文化旅游方面延长电影产业链,拍摄更具特色的地方电影,通过电影镜头展示嘉峪关的湖光水色、茫茫戈壁、风土人情,让电影的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也能让当地的文旅产业得到更好的推介和宣传效果;同时,将优秀的电影作品转化为旅游体验产品,在旅游景区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实景演绎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体验的同时深入感受电影文化,实现电影展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双赢”。
发挥优势讲好甘肃故事
“嘉峪关要发挥短片电影展的优势,让世界了解嘉峪关、了解甘肃、了解中国。同时,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举办与嘉峪关和甘肃有关的电影节大赛,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创作出优质的作品,通过电影的方式将嘉峪关乃至甘肃的故事和文化讲出去,从而将旅游引进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孙茜说。
“每一届短片电影展都有创新和探索。我们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地理环境便是甘肃的特色和优势。”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用“跨界、创新”来定位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他表示,短片电影展在聚焦短片概念和国际化特点的同时,也要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例如,可以将标志性文化景观拍成短片进行宣传;可以面向游客展开优秀短片作品征集,让观众成为创作者,让创作者融入观众;设计统一的视觉标识,开发设计相关文创产品等,提高短片电影展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短片电影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包容性强。短片电影既不像长篇电影或大精品制作那样耗时耗力,又适合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手段不断涌现和普及的情况下得到广泛传播。”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表示,一个地区或城市要发展电影产业,做好中长期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多尝试影片的“请进来”和“送出去”,产生良好的宣传和交流效果。
打造地域性电影展名片
“城市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场景,影视能为一座城市带来影响力和传播力。”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表示,举办短片电影展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嘉峪关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在影视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这方面可以综合本地特色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
“高山、森林、草原、湿地、雪山、沙漠、戈壁、河流、湖泊、雅丹……除了海,甘肃拥有了所有的地貌,如何将甘肃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推介出去?”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红阳说,我们应敞开大门,邀八方来客,将电影与旅游联系起来,通过电影将当地文化和旅游融入进去,让更多人了解甘肃的美景和文化。
“嘉峪关一定要打造出一张地域性的电影展名片。要有自己的IP,短片电影展的根基在嘉峪关,但扩展到全省去,可以走出嘉峪关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中央新影集团原副总裁郭本敏说。
著名剧作家曹锐表示,通过一部部作品,把甘肃的人文历史、地域风情、壮美景观,植入并扎根于剧情之中,已成为自己每部作品的切入口,更是自己一直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论坛期间,众多嘉宾围绕相关话题分享智慧、交流观点。与会者一致认为,推动电影展和文旅融合发展,须制定“电影+文旅”系统完整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当地自然风光和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以文旅来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带动文旅传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