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宁县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切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奠定坚实基础。2012至2022年,会宁县建设高标准农田88.4万亩,累计投资10.18亿元,涉及全县28个乡镇。2023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86万亩。
7月11日,白银市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海拔2200米的会宁县中川镇梯田项目建设点采访。中川镇镇长白耀冉介绍该项目情况时表示,高标准农田综合采用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措施,变“皮条田、坡耕地、无路田”为“大块田、水平田、农机田”,显著提高项目区的农业基础条件,使耕作田块结构不断优化,耕地质量和蓄水保肥保墒能力全面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种植收入持续增加。
在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盛夏时节,这里的芦笋生长正旺,采一根放进嘴里,充溢着奶香味的芦笋口感清脆,味道鲜美。
据园区技术人员介绍,芦笋原产地在山东等沿海省份,会宁县通过天津市和平区东西部协作招商,通过“农户+合作社+种植龙头企业+订单+培训+销售”模式,形成了会宁万亩芦笋产业。由于会宁县独特的土壤和气候,这里的芦笋口感非常好,批发价格可以卖到6元一斤,市场销售紧俏,园区可吸纳当地务工人员100多人。
“我在园区工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日结工资110元,一个月能有两千到三千元的收入,离家很近,又能补贴家用。”园区务工人员李丁红说道。(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