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4 08-06 17:12:40 来源: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镇原县庙渠镇:盘活庭院“方寸地” 打造增收“聚宝盆”

2024-08-06 17:12:40     来源: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镇原县庙渠镇坚持党建引领,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逐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和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庭院之地,全力发展“五小四微”庭院经济,变“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

  庙渠镇按照“小庭院、大文章,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工作思路和“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的要求,配套了资金、消费、补贴等6条激励措施。采取“支部+合作社+庭院经济”模式,通过订单生产、流转入股等,走分散生产、联合经营、规模发展之路,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让“微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该镇探索构建以黄花栽植为主,畜禽养殖、果蔬种植、特色手工、休闲旅游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动员群众利用庄前屋后栽植李子、柿子、西梅等果树6000棵,间种大葱、辣椒、西红柿等蔬菜1250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同时,庙渠镇因地制宜,走“小规模、大群体”路子,改造废弃窑洞800多孔,饲养牛羊猪鸡,带动全镇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1.2万头和4万只,昔日的旧窑洞变成如今的“聚宝盆”。融合精品农业、特色观光、网红打卡等新业态,探索推行“支部+庭院经济+观光采摘”为一体的黄花菜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以境内碧波潭、慕塬人家等景点为依托,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庭院”发展“一方菜园、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等“五个一”为主的民宿、采摘园和农家乐,吸引广大游客“赏田园风光、品农家饭菜、住农家民宿、采水果野菜”,将一个个“沉睡”的小院串起来,带动新流量,引爆“新经济”,将原生态、零污染、最原味的“土产品”发挥到极致,借助832平台和消费扶贫,让庭院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使庭院经济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

  近日,走进庙渠镇常俭村杨青青的晾晒场,只见1500多平方米晾晒场铺满了正在晾晒的黄花菜,甚是壮观。

  “在我们房前屋后栽了12亩黄花菜,自己也建办了个收购点儿,能收购一部分,现在到了采摘旺季,每天采摘量都在一千斤左右,收购有两三千斤。另外家里黄花菜还得雇佣周边群众二十多人,手脚麻利的,一早晨能挣七八十元左右。今年,预计能收入十五六万左右。”看着满院的黄花菜,杨青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兴地说。

  庭院经济在庙渠镇遍地开花,常俭村村民常雪龙在了解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2020年返乡种植了100亩黄金油蟠桃。走进常雪龙蟠桃采摘园,只见大片的桃树郁郁葱葱,满树纸袋包裹严实的蟠桃挂满枝头,剥开纸袋,一个个硕大扁圆的蟠桃煞是喜人,让人垂涎三尺。

  常雪龙告诉记者,自家蟠桃品种优良,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深受食客喜爱,订单源源不断,今年蟠桃预计收入60万左右。

  庙渠镇常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广东告诉记者,今年来,常俭村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揽,带动村内群众发展种养园小作坊,小养殖等产业,栽植黄花菜、红梅杏、色素辣椒等,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富民强村动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庙渠镇对每户给予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补助,并落实小额信贷和产业贷款贴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鼓励产业“能人”发展种养园、小作坊、农家乐等产业,镇村通过规范流转土地、协调解决用工、配套基础设施、提供金融信贷等方式为“能人”发展赋能,确保庭院有收益、能人得发展、群众增收入。(记者 田永昭 )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