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3年8月7日拍摄的嘉峪关关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古代,文人墨客游历甘肃,创作了大量诗词。嘉峪关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戈壁千里风犹在,浩气长存嘉峪关”,让我们跟着古诗词一同感受嘉峪关的大气磅礴。
这是2023年7月19日拍摄的祁连雪山与嘉峪关关城。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出嘉峪关感赋
清·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译文:
威严高耸的嘉峪雄关,连接着祖国西部的河山。万里谪戍伊犁的我,有幸停驻此间。三座三层巍然拱峙的城楼高阁,与秦地的笔直的树木遥相连接。逶迤伸展的长城城垣,压低陇山的云烟。与嘉峪关摩肩并立的,是那峻峭挺拔的祁连山。看了使人入迷的,是那关外空阔无际的戈壁滩。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塞和函谷关,回头东看崤函不过是封关的一团泥丸。
这是一曲充满激情的嘉峪关的赞歌。首联总写嘉峪关的雄姿及其所处的战略位置,颌联突出雄关之高;腹联极写雄关之险;尾联照应开头,概括全诗。作者运用衬托、夸张、对比等手法,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威严险固、形胜雄奇的嘉峪关壮丽画卷。
相关介绍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据史料记载,它比山海关早建9年,既是现存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宋元以前,嘉峪关是有关无城。当年,为加强西北边防,明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于是就在九眼泉附近修建了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成为嘉峪关最早的雏形。可以说,从明洪武五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尚书翟峦加固关城并修筑两翼长城,嘉峪关陆陆续续修建了168年,最终形成了一座较完备的防御城堡。早在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必经玉门关,当明修筑嘉峪关之后,玉门关逐渐被废止。这样一来,嘉峪关就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中原地区的唯一通道。嘉峪关自古是“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作为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见证了无数边塞诗人的壮志与哀愁。它地处甘肃省西部,是河西走廊的西端,背靠祁连山,面朝戈壁滩,地势险要,是天然的屏障。这里的地貌多样,从雄伟的山脉到辽阔的沙漠,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苍凉。
站在嘉峪关上看那雄阔的山关,天地悠悠,关城的雄伟与坚固,城墙上斑驳的痕迹,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南有祁连山绵延不绝,贯穿在河西走廊;北则黑山匍匐,神秘莫测。登楼远眺,岁月悠悠,如今的嘉峪关又以无比雄伟的气势屹立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它以亘古不变的信念,守候在这黄沙漫漫,一望无际的戈壁之上,以饱经风霜的神情,注视着岁月的变迁,为人们诠释中国长城的内涵和精神……(资料来源于网络 整理:杨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