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集群成势 活力迸发——兰州新区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纪实
位于兰州新区的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在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铜箔生产车间,经制液、电解、表面处理、分切,铜块变成微米级的“铜箔”,应用于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身价”倍增;
兰石集团研制出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离子液压缩机加氢设备,一举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
在兰州新区,从兰石重装多晶硅大型冷氢化反应器到东金硅业的多晶硅,从德福的铜箔到兰州助剂厂光伏电池片封装胶膜交联剂……生产一块太阳能电池的供应链可形成闭环;
……
如今,从资源到产业,从产业链到供应链,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故事,在兰州新区多个制造业板块不断地发生着、演进着。
善战者,求之于势。
近年来,兰州新区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纵深推进“335+X”产业倍增行动,做强做优做大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新材料与新能源优势叠加
金秋时节,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铜箔生产车间,电能奔流,满产达产,一批批金黄色的铜箔,从这里出发,交付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国内一流动力电池厂商。
“你知道这批铜箔的厚度吗?”
拿着一张薄如蝉翼的铜箔,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乾向记者介绍,这是厚度4.5微米的高抗拉锂电铜箔,相当于头发丝的1/10,但抗拉强度可达750兆帕以上。通俗地讲,它能承受的压力相当于7500公斤。它可有效避免电池充放电时内部发生断裂及微短路等情况,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性和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自2019年8月投产以来,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69亿元,在电解铜箔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投资超40亿元实现项目前三期顺利投产,目前具备7万吨产能规模。
王乾坦言,这源于新能源产业机遇和兰州新区拥有的一系列利好优势。
在新能源产业机遇下,兰州新区在政策、资源、能源、区位、人力等各方面均有独特优势。比如,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优势、白银集团的铜资源、甘肃丰沛的电力能源、兰州新区的职业院校提供的人力资源等,都是优质配套。特别是甘肃新能源与电池铜箔生产形成叠加优势,不仅为铜箔生产提供绿色用能,又让铜箔产品直接供应到西北储能制造企业,新材料与新能源深度耦合,产业链与供应链协作更紧密、更安全。
让王乾更加充满信心的是,绿色用能,让德福铜箔的含绿量更高,步伐更稳。
“甘肃绿电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在我们的用能结构中已超60%,未来要全部使用绿电。”王乾说,铜箔将彻底告别碳足迹,将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近年来,兰州新区规划布局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累计引进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500亿元。广东宏宇、宝武碳业、东金硅业等44个项目建成投产,海亮、德福铜箔项目产能达到15万吨,全球最大年产35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材料之谷”加速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新区总量的1/3,成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
新技术与新装备竞放光彩
在兰石重装炼化公司“数字孪生车间”,90度弯管堆焊、深孔堆焊这一系列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种,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焊接一车间主任吴楷说,不仅焊接质量好,还使成本降低15%、人员减少20%,本质安全化水平提升。
以90度弯管堆焊为例,操作工可利用“数字孪生车间”系统,对其电压、电流状态实时监控,并将其与预设的工艺参数进行精确比对,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合格,是否处于安全生产限制范围。该系统还具备自动记录异常数据的功能,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可追溯到具体生产环节。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反馈到工艺编制人员,优化生产工艺,对设备生产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
聪明的机器、智慧的系统、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这些不仅提升了兰石重装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还使产品交付周期实现自主可控,确保海内外每一个订单都能按时、高质量交付。
今年1—8月,兰石集团实现出口新增订货9.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68%,已完成年度计划出口订货的89.51%。
在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有机过氧化物生产线,各种助剂正在满负荷生产。
从投料到生产再到出厂发运的画面,实时呈现在中央控制室大屏上,管理人员可实现数字化监控和操作。
在一款TBK助剂产品前,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是一款过氧化物交联剂,用于光伏电池片封装胶膜的生产,有了这一助剂,生产的封装胶膜可防黄化、抗腐蚀。这一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供不应求,今年订单已排产至年底。
近年来,兰州新区立足兰州制造业发展基础,累计引进项目160个,总投资620亿元,建成投产项目78个,完成投资260亿元,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装备制造产值占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引进项目251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建成投产98个,落地产品近千种,其中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过百种。康鹏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兰州助剂厂在“新三板”挂牌,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获批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全省一级化工园区、D类低风险化工园区,入围全国百强化工园区,绿色化工占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
科学家与企业家协同发力
科技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家合伙人制正在推动企业在药品研发中取得创新突破。
近年来,和盛堂制药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开展“丹参酚酸A”及“HS-1”两个国家Ⅰ类新药开发,计划完成1—3期临床试验,取得新药证书并产业化。
企业将研发药品的收益、股权及收益与科学家团队采用合伙人制模式,科学家团队占股49%、和盛堂占股51%,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和盛堂持有。
传统藏药洁白丸,是水蜜丸剂型,患者服用时需要破碎或溶化。和盛堂掌握高科技喷雾离心制丸技术后,将传统丸型研发成微丸内容物的胶囊剂,不仅携带、保存、服用更方便,且服用后可迅速崩解而被人体吸收。采用先进的挥发油提取技术法,把当归药材中的精油提取出来,开发成当归腹痛宁滴丸,每年单品销售超过300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甘南卓尼建设2220亩当归标准化基地,带动300多户药农增收致富。把传统甘草提取浸膏与化学药品中的铋离子结合,研发出甘草酸铋散,形成能迅速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中西结合制剂。
针对西北气候干旱,秋冬季人们易发呼吸道感染及咽炎的疾病,和盛堂把蜂蜜作为原料之一,与清热解毒类中药制成中药合剂——金参润喉合剂,提高了药效。
目前,和盛堂拥有5个独家品种、7个剂型35个产品,获专利20多项。
为实现好产品有好销路,和盛堂还坚持“研发+营销”双轮驱动,大力推进“销售合伙人制”,打造“大商业”“大终端”“大电商”营销网络,吸引优秀职业经理人,建设营销网络将产品销售至全国。与葵花药业、修正药业等深度合作,采取“委托营销”方式进一步提升特色陇药的市场占有率。
科学家与企业家协同发力,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近年来,兰州新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落地佛慈制药、和盛堂制药、普安康药业、九州通医药等大型医药企业35家,总投资142亿元。佛慈制药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主打产品被誉为“甘肃名牌产品”;和盛堂纯中药戒毒药“福康片”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密配方产品。
头部企业壮集群,淬炼优势成胜势。
兰州新区强化国际视野,集聚创新要素,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先进制造业聚势、起势、成势,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展现出新兴产业聚“势”、传统产业跃“级”、未来产业谋“远”的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300个,总投资6000亿元。一个“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正阔步走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