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门“一身土”“两腿泥”到如今的村民小组通上柏油路;从种地“滚牛洼”到如今的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耕作;从群众不愿在村里待到如今很多群众返乡养羊致富……说起环县曲子镇西沟村多年来的变化,该村村民都是赞不绝口,“做梦都没想到能发展得这么快!”
基础建设连年翻新篇,群众直呼换新颜
西沟村是曲子镇的一个山区村,全村56.7平方公里土地被一横24纵的沟壑分割得支离破碎,从而导致交通、耕地、用电、用水等各项基础建设实施难度大,“人家修一公里路的成本我们可能修不了八百米;人家修一亩梯田的花费我们可能修不了六分地……”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兵说起这个村20多年前的现状,直皱眉头,“我当时学校毕业也是想着在外面务工、创业的。”
“不能被先天落后困死,敢于作为才能换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沟村大刀阔斧地改善基础条件,9条88公里柏油路,全村9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新修9座桥梁,从此告别了蹚水过河的历史;连续四年新修高标准农田1100多亩,将曾经的小地块合并成大地块,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耕作;家家户户通上了动力电,户户改建了卫生厕所,建成了三座淤地坝,全村的绿化率超过90%……
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施在西沟村落地建成,群众的获得感直线提升。50多岁的村民骆俊发感触颇深,“大门口就是柏油路,以前一块四五亩的梯田直接三块并一块,一块地就有20多亩,不仅耕作效率提高了,收成也比小地块好了……”
骆俊发的感触也是西沟村500多户群众共同的见证,西沟村在因地制宜实施基础建设项目同时,尽量照顾大多数村民的利益,让建设成效户户共享。“不论是在户户普惠项目上,还是在修路、梯田、淤地坝等公益项目上,我们都充分尊重全体村民意见,尽量让小项目能惠及更多群众。”
产业发展逐年争上游,蝶变全县样板村
在环县,提起西沟村的羊产业,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土地、草场并不宽裕的西沟村,曾一度被认为是最不适宜发展羊产业的村,在近十年间,依靠羊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县羊只饲养量最大的村、农户依靠羊产业收入最高的村。
一个没有稳定产业、仅靠务工收入的山区村,是何原因发生的蝶变,让羊产业撑起发展的主动脉?2017年,环县引进肉羊养殖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西沟村率先“蹚水”,尝试科学养羊的新路子,从起初的1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的小规模尝试,一年收入上万元,到群众尝到甜头后户户扩繁扩群,二元杂交、科学养殖,西沟村依靠羊产业一路高歌现代牧羊曲。
为了同步跟进农户发展羊产业,西沟村还成立了9个合作社,一个联合社,采取村社合一的模式,全程服务农户。“饲草,我们草产业合作社科学配方,加工后按成本价出售给农户,农户采取‘傻瓜式’就能科学喂养;羊舍我们因户制宜,科学规划后新建暖棚;二元杂交我们邀请转业机构的老师进行科学培训,并实地进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作业;育肥和销售都有就近的合作社进行定期收购,定向销售,不让农户利益受损……”说起西沟村服务农户发展羊产业,刘小兵有说不完的道道,“除了村‘两委’和合作社,一些养殖大户和能人也成为全村羊产业发展的示范户和引路人,全村羊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人都向一处看、劲都向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据曲子镇政府统计,截至2023年底,西沟村羊只饲养量达到了7万只,户均养羊100只以上。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其中来自于草羊产业收入16100元。而且,全村还实现了70%以上的在家农户养羊、7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于草羊业的目标。
而放眼环县,8万余农户有4万多户养羊,2023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了369万余只,肉羊产业产值达60亿元,养羊农户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达8000元。西沟村已超环县两倍,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县羊产业样板村、领跑者。
近两年,西沟村还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农业结构逐渐由种粮、种草向种经济作物转变,一年一熟也逐渐升级为两年三熟、一年两茬的转变,耕作方式也由以前的农户小规模无组织耕种转变为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集中规模化经营,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的目标。
社会治理完善新体系,群众当家齐心干
短短十多年,西沟村能够快速发展,根本原因是聚齐了民心。而西沟村聚民心的关键招数,就是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也让群众自己干。
“村‘两委’既是引领者,又是服务者。”刘小兵对村党支部的定位就是要把事谋划好,把项目争取好、落实好,把群众服务好。
“修柏油路的时候,势必会伤及部分群众利益,但当大家看到,出行马上不再‘两脚泥’的时候,都不想在眼前利益上拖后腿,而是想着路离自家近了,自家什么产业能更好地发展了。”刘小兵随口举了好多群众齐心发展的例子,我们在修高标准农田时候,有好多坟地需搬迁,在召开村民会议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同意了;在荒山绿化时,微信群离随便说一句谁有空可以自愿义务植树,来的农户至少也有三百多名;在村上集体收获粮食时,大家都积极地前来帮忙抢黄天,生怕一粒粮食坏掉……
群众齐心干的根源,是村级治理体系的全面优化,让村里的事群众说了算。近年来,西沟村严格按照村上事,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群众说了算的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能动性、积极性,党支部和村委会搭建好“群众说事”平台,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大会,让群众登台唱戏当“主角”,并定期公开村上所有的党务、村务、财务及产业发展政策、群众议定事项等,让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
群众是看着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走的。“看着这种模式收入好,发展快,我们当然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走着走着发现有问题了,我们提出意见,村上和我们共同研究纠正了或弥补了,我们的路子就更好了,我们当然更愿意跟着村党支部干了。”西沟村村民孙孝礼说起村里这几年的治理变化,以事实讲起了道理,“支部领着群众干好了,群众才会齐心干,这样全村就更好了。”
多年的发展,西沟村实现了由贫到富、由乱到治的华丽嬗变,西沟村党支部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甘肃省和庆阳市“和美乡村”称号,刘小兵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春风催绿,秋果累累。西沟村发展的脚步正疾……(李文 郭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