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4 09-25 11:52:03 来源: 甘肃电信

田间“慧”管理秋收好“丰”景

2024-09-25 11:52:03     来源: 甘肃电信
字体:
分享到:

  在甘肃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的新李村,一场数字农业浪潮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依托甘肃平凉电信承建的“数字新李智治平台”,新李村特色种植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业的精细化、高效化与绿色化,更促进了“便民、利企”的双赢局面,让蔬菜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中秋节前后,当家家户户沉浸在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喜悦中时,新李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碌于秋收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果实,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秋收画卷。

  近年来,新李村将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目前,已累计建成蔬菜大棚480座,种植面积达850亩,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甘肃平凉电信充分发挥中电万维公司信息化研发优势,深入分析新李村种植产业特点,为新李村量身打造了“数字新李智治平台”。该平台通过在大棚内安装AI摄像头,实现了作物生长的24小时动态监测,让农户能够实时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通过线上管控加线下治理,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保障了蔬菜的品质与产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与绿色化。

  “数字新李”智慧大棚育苗系统

  目前,新李村培育“鼎旺”蔬菜品牌,吸引了永红村、赵堡村及周边100余户蔬菜种植户建办思绿园配送产销运营中心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推行种、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新李村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发展,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村民使用“云智乡村”小程序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与此同时,在白水镇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另一场数字农业的变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产业园依托平凉电信承建的泾河川万亩农业产业园平台,配备打造了150个智慧温室大棚。这些大棚引入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环境采集系统,不间断地监测着空气温湿度、土壤状况及视频信息,确保每一个细微的环境变化都在掌握之中。更为精细的是,大棚内部密布着各类传感器——光照传感器、pH值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CO2传感器等,它们如同敏锐的“眼睛”,实时捕捉棚内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温湿度及CO2浓度等关键参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精准的环境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生产者能够科学、精准地调控温室环境,为农作物打造出一个最适宜其生长的“私人定制”空间。不仅有效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还显著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村民采摘高产辣椒

  如今,产业园年培育优质蔬菜种苗量已达3500万株以上,蔬菜订单销量突破5000吨。宁夏、山东等地知名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与产业园合作,打通蔬菜销售渠道,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村民收获苹果

  未来,平凉电信将继续深耕数字乡村的各类场景应用,以设施蔬菜、平凉红牛、平凉金果等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为农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加强与其他省市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数字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携手推进全国数字乡村的蓬勃发展进程。在新李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数字赋能的绿色农业正引领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周瑛、董宝娟)

Copyright © 2000 - 2022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