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林长制” 增添“绿动力”——平凉市推动林草资源总量和产业质量效益齐升-新华网

落实“林长制” 增添“绿动力”——平凉市推动林草资源总量和产业质量效益齐升

2024-11-06 09:19:02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落实“林长制” 增添“绿动力”——平凉市推动林草资源总量和产业质量效益齐升

  深秋时节,平凉大地五彩斑斓。远眺,重峦叠嶂,层林尽染;近观,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今年以来,平凉市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紧扣生态扩量提质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发展,林草资源总量和产业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见缝插绿增“颜值”

  连日来,平凉市城乡各地迅速行动,组织干部群众挥锹铲土,掀起补植补造生态修复工作高潮。

  10月23日,平凉市组织干部职工、驻平部队官兵在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圆顶山进行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大家严格按照技术要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种下一株株红梅杏、油杏、贵妃桃等树种。

  “我们按照‘林果+旅游+生态’发展思路,结合西沟村现有绿化和产业发展成果,坚持生态经济兼顾、林果旅融合发展。”平凉市林草局造林科科长吕陆军说,规划总面积769亩,栽植各类苗木4.24万株,通过栽林种果,全力打造集生态种植、果品采摘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生态经济融合示范样板。

  在平定高速静宁县段面山生态修复绿化植树现场,静宁县组织干部群众卸苗木、挖坑、放苗、培土、浇水……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我们计划从2024年6月到2025年5月,投资1362万元,在全县20个乡镇126个村完成退化林修复20952亩,其中今秋计划完成1.2万亩。”静宁县林草局副局长李五四介绍说。

  今年以来,平凉市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实行一年三季造林,科学配置造林模式,拓展延伸绿化空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4万亩,创建生态园林式单位小区45个,新建改造中心城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7个,绿化美化城市面山、街路巷道、过街天桥9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生态绿化品质显著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

  齐抓共管促落实

  11月1日,寒衣节,泾川县官山林场组织全体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工作。

  正在巡查的护林员尚会军在官山林场已工作8年,他说:“林场有4个管护站,实行24小时值班,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巡林一趟,秋季是防火关键时期,我们已经连续半个多月吃住在林场。”

  在非防火期和巡护之余,尚会军和他的同事们还承担着绿化补植、病虫害防治、森林抚育、林道维修等工作。

  今年以来,官山林场与省林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健全的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争取项目资金88万元,采取抚育卫生伐、疏伐、修枝、割灌除草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技术措施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任务2000亩,安排1个林班9个小班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精准提升了森林质量。”官山林场场长史再军说。

  林长制的核心就是责任制。平凉市制定林长制改革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推行“四单一函”机制,健全完善林长组织、责任落实、制度保障、考核评价、智慧管理“五大体系”,认真落实林长巡林工作制度,全市各级5060名林长围绕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制定规划计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三大职责”,开展巡林巡护11.82万余次,发现重难点问题34个,处置落实34个,做到了守林有责、管林有策、护林有效、兴林有方。

  产业发展添动力

  连日来,平凉各地的果园,红彤彤的有机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收,尽享丰收的喜悦。

  在静宁县贾河乡中堡村苹果收购点,一辆辆满载苹果的车辆不断驶来,工人们熟练地将苹果进行分拣,并将分拣好的苹果运输到大货车上,发往各地市场。

  中堡村果农陈进平种植苹果已有十余年,通过多年的精心管护,他家的苹果品质佳、质量好,深受客商青睐。“我家主要种的是山地苹果,今年苹果长势好,价钱也好,每斤在4.6元左右,估计能卖30多万元。”陈进平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平凉市坚持现代果业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十大转型提质”行动,推进“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全链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实施老果园改造14万亩,矮化密植果园突破30万亩,预计果品产量260万吨,产值达150亿元,生态惠民、产业富民成效充分彰显。

  同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生态田园、森林康养为重点的林果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林旅”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出泾川县藏香猪、灵台县林下养鸡、崇信县林下中华蜂养殖、华亭市林麝养殖等典型,林下经济产值达到2.5亿元,林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