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多措并举擦亮残疾人幸福“底色”-新华网

甘肃张掖:多措并举擦亮残疾人幸福“底色”

2024-11-15 18:39: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11月15日电(刘欣瑜)“快看看这是谁来帮你做康复了?”“是庄妈妈,庄妈妈!”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内,庄月英像往常一样,准备给4岁的安安做康复训练。

  庄月英就是安安所说的“庄妈妈”,也是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的负责人。初见庄月英,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打扮干练、面带微笑的女性,需要抚养四个孩子,大儿子是脑瘫患者。做事雷厉风行,待人和蔼可亲,是她带给人的最初印象。

 庄月英(右)正在感统室给安安做康复训练。新华网(刘欣瑜 摄)

  结束训练后,庄月英背着安安走出教室。新华网(刘欣瑜 摄)

  在照顾残疾孩童的空隙,庄月英抽空向我们介绍了这个照料中心的概况和职能。“我们中心成立于2014年10月,是甘肃省河西地区首家针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特殊教育、托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庄月英说。

  10年来,先后有700余名患有脑瘫、孤独症、智力障碍等各类特需儿童在这里接受过治疗,康复有效率达85%。很多孩子在这里第一次站起来行走、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学会自己穿衣服……

  在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老师正在给大龄儿童上课。新华网(刘欣瑜 摄)

  今年40岁的庄月英性格开朗,无论远近亲疏,她总能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带来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她之所以今天能够为残障人士们撑起一把温暖的“大伞”,是因为她曾经就是那个“淋雨”的人。

  19年前,庄月英的大儿子出生,令人心碎的是,长子呱呱坠地时就罹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能坐立。面对这种情况,庄月英一度万念俱灰。

  “回忆那时,我已经想不起来是怎么挺过来的。我只知道不能放弃,就带着我的儿子跑到全国各地寻医问诊,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心酸。”庄月英谈及曾经的磨难,语气里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

  庄月英介绍,为了帮助儿子减轻身体残疾的痛苦,她认真学习康复与按摩知识,考取了推拿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证书。2012年,庄月英回到山丹,一些残疾孩子的家长来找她请教康复经验。“用了我的方法之后,一些孩子恢复得比我儿子还好。”庄月英高兴地说。

  2014年,庄月英卖掉家里唯一挣钱的农机,在山丹县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毅然在家乡创办起为0至17周岁智力、脑瘫、孤独症、低视力及孤残儿童提供康复、教育及托管服务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

  在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康复治疗师张融卓(后)正在给残疾儿童做PT训练。新华网(刘欣瑜 摄)

  得益于甘肃省、张掖市以及山丹县残联的帮助,庄月英的照料中心三易其“家”,如今搬进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楼,还建成了标准化的康复训练室、感统室、视力治疗室、图书室、餐厅等活动场地。

  在距离山丹县150余公里的张掖市高台县,同样有不少爱心助残的暖心故事。

  走进张掖市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只见窗明几净、环境敞亮,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每一个角落,显得格外温暖。这里的残疾人有的正坐在缝纫机前做衣服,有的正跟着工作人员学习如何做手工编织花束,有的正在康复训练室内做器械锻炼……

 在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教残疾人做手工编织花束。新华网(刘欣瑜 摄)

  在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辅助残疾人做康复训练。新华网(刘欣瑜 摄)

  “我们每天来这里上班,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补贴家用,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关照我们,还有残疾人朋友每天一起交流,心情都变好了。”今年53岁的张乐说。

  张乐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裁缝大叔”。经高台县残疾人联合会推荐,他来到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担任缝纫加工车间的车间长,带起了徒弟,主动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

  在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内的缝纫加工车间,残疾人正在缝制衣服。新华网(刘欣瑜 摄)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是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骞介绍,依托“以工养残”“以工代疗”等模式,残疾人可以在这里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并获得相应的收入。

  “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每周工作6天,每天大约6小时,吃饭、午休都由中心安排,主要承接服装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陈骞说。

  高台县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是甘肃省级示范中心。近年来,中心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就近、就便的照料模式,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视力、肢体残疾人提供免费的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心理辅导、文体娱乐等服务,全方位满足残疾人的不同需求。

  2023年,甘肃启动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重点聚焦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利用这一契机,在全省范围内发起了“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

  在高台县人民医院一家挂有“爱心屋”标志的恩惠便民超市内,25岁的李文佳正站在收银台前给客人结账。因为患有智力残疾,大学毕业不久的他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今年5月,他在当地残联的介绍下进入“爱心屋”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在恩惠便民超市,李文佳正在摆放货品。新华网(刘欣瑜 摄)

  陈骞表示,“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旨在帮助每一个有能力、有愿望创造价值的残疾人就业,并在就业中找到归属感。

  甘肃省残联把“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建设作为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和抓手。目前,甘肃省建成运营101个“爱心屋”,安置186名结对关爱残疾人就业。(完)(文中残疾人采访对象为化名)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