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4 12-10 17:47:39 来源: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镇原县孟坝镇:牛产业“犇”在致富路

2024-12-10 17:47:39     来源: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冬日的清晨,镇原县孟坝镇西壕村村民段虎平来到一孔孔窑洞前。随着他的一声声呼唤,窑洞里便传出“哞……哞……”的牛叫声。

  “每天起床的头等大事,就是来查看这70多头牛的健康状况。”段虎平对记者说,依靠党的好政策支持,他这几年学习养殖技术,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周边群众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孟坝镇把牛产业作为农户致富、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肉牛养殖模式,扩大养殖群体规模,拓展养殖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全镇肉牛存栏1.11万头,建成西壕、东庄、王湾、王地庄千头肉牛示范村4个,“藏牛于户、养牛致富”的步伐愈发坚实,“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去年,孟坝镇结合废旧窑洞存量大、肉牛养殖基础好的镇情实际,鼓励支持西壕村党员代表、养殖大户段虎平到平凉市崇信县学习窑洞养牛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窑洞生态养牛新模式,经过一年的努力,原本废弃的7孔窑洞已经改为牛舍,目前“住”着75头肉牛,窑洞维修加固、亮场、消毒室、消毒池、生产辅助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工,有效盘活废弃老庄基和窑洞,形成了窑洞养牛产业模式,肉牛养殖逐渐生态化、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了以粪肥还田种养循环科学发展的目标。

  “窑洞养牛能够充分结合窑洞冬暖夏凉特性,具有长势好、坐膘快、疾病少等鲜明优势,相比彩钢牛棚,肉牛早出栏两个月,出肉率增加5%左右。同时废旧窑洞远离居住区,窑洞养殖将居住区和养殖区分离开来,优化了养殖环境,养殖区、草料区、堆粪区、防疫区分区布设,更有利于推进粪污利用……”对于窑洞养牛新模式的益处,段虎平十分认可。

  同时,孟坝镇把实施“见犊补母”奖补政策作为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力抓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全面准确落实“见犊补母”奖补政策,对每头产犊母牛发放补助1000元,两年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72.6万余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分户、分类制定牛棚建设方案,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对新建(改扩建)牛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两年新增牛棚建设面积约3291平方米,完成牛棚验收3291平方米,发放建棚补贴32.91万元;大力宣传养殖保险政策,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及时落实保险理赔,两年累计理赔资金18.5万余元,随着各项养牛扶持政策的落地实施,孟坝镇肉牛产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全镇现有肉牛养殖户2492户,遍地搞养殖,处处产业兴的态势持续显现。

  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孟坝镇先后引进甘肃新静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镇原县天润禾草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户在肉牛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机会。企业在养殖户养殖肉牛满膘后及时按照市场价格回购,解决养殖户销售难题,企业屠宰的牛肉鲜品在庆阳周边和北京、天津、广东等地进行销售,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公司吸纳1000万村集体投资,孟坝镇及周边乡镇53个村集体实现稳步增收,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带动当地就业实现260余人增收创益,极大增强了肉牛养殖产业。(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张凡)

Copyright © 2000 - 2025 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