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4 12-13 17:29:40 来源: 环县融媒体中心

环县:示范社转型助推产业发展“加速跑”

2024-12-13 17:29:40     来源: 环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村党支部领头办型、养殖大户提级办型、专业人员示范办型、招商入股协同办型……今年,环县山城乡在抓好稳栏扩群提质增效的同时,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形成合作社发展“四型”模式,使示范社转型发展,走出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之路,不断铺就群众增收“共富路”。

  村党支部领头办走活“一盘棋”

  走进山城乡郝掌村湖羊标准化养殖示范专业合作社,500多只膘肥体壮的羊羔在棚圈里悠闲地吃着草料,负责养羊的陈生忠像往常一样忙着喂羊、添料、清理棚圈。据陈生忠介绍,这座合作社是由村党支部直接领办的。

  为了实现村集体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郝掌村将原有环县山城乡郝掌村湖羊标准化养殖示范专业合作社进行资源盘活重整,由村党支部直接领办,雇佣本村村民经营,盈利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

  “有个有能力、有思路、懂发展的党支部,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有发展,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郝掌村,群众代表为村党支部领头办的合作社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往年交羊要自己想办法找地方交,比较远还不方便,去年自从村里的合作社建办起来,我交了40只羊羔,能收入两万多近三万元,村上羊场盈利的钱也用到我们群众身上,不仅奖励了村上的大学生,还修好了村上的道路。”郝掌村养殖户户志鲜说,“村上修路我们去打零工,也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

  “村集体只要有钱,就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村两委有了威信,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郝掌村党支部书记王生顺感慨道。

  养殖大户提级办守好“主阵地”

  “我现在养羊有800多只,以前的羊棚都太小,承载不了这么多羊,接手环县世军育肥养殖厂后,如今羊儿‘搬新家’换到大棚圈里,羊儿宽敞,我心里也舒坦。”令谢庄村代世军欣喜的是,随着他的羊只越来越多,他的儿子代天刚也主动加入他的行当中来。

  代世军的儿子以前靠开车在周边打零工,有时候出去一趟好几天回不了家,不仅辛苦也挣不了多少钱。他看着父亲养羊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十只,到现在几百只,决定回家和父亲一起养羊。

  起初,代世军给别人做零工,替别人家养羊。养着养着,他就“赊账”几只羊自己养。边养边摸索,边养边总结,慢慢地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家”养羊秘方。

  在羊价低迷的时候,养殖户都着急把手里的羊卖掉,代世军反而养的越多,大小羊都养的圆润雪白。在他的桌子上,摆放最多的是这些年来获得的奖状。作为乡政府评选的“致富能手”,他不光自己养羊,还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发展羊产业,本村的、邻村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家家户户养羊种草意愿更强烈。

  专业人员示范办提升“基本功”

  在山城乡王山口子村泓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名特殊的养殖人员——郝成,说他特殊是因为除了养殖人员外,他还有一个身份——产业指导员。

  作为一名有着两年产业指导员经验的郝成来说,养羊是一门“技术活”。利用合作社的自动拌合设备,他每天都会按时按点按比例将优质饲草和饲料按照进行混合后进行饲喂,确保羊只获得足够的营养。

  “我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今年我从乡上承包了羊场,我有信心通过科学管理、科学饲喂、科学防疫把羊场管理好、经营好。”郝成说,他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看着一只只小羊羔活蹦乱跳、慢慢成长起来。

  郝成的笔记本上细致的记录着他每次为新产的小羊羔检查身体情况,包括对弱羔进行人工补奶次数,随时监测羔羊的生长情况。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对圈舍保温、消毒,为保障母羊的营养需求和羔羊的成活率,他针对性进行饲喂,储备了充足的青储饲料和精料。如今合作社的羊只达到500多只。

  招商入股协同办拓宽“致富路”

  “咩……咩……”此起彼伏的叫声,划破寒冷的冬季,放眼望去,圈舍的羊儿们“欢呼雀跃”。

  山城堡村标准化养殖示范合作社是全乡最大的“三合一”标准化湖羊养殖合作社,以招商入股协同办的模式,由村集体自主经营。村上进一步优化养殖环境,积极与辽宁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洽谈,引进辽宁绒山羊,使辽宁绒山羊选育基地在山城堡村标准化示范社落地,以公司担保,群众贷款的方式,让群众都能养上辽宁绒山羊。

  站在绒山羊圈舍前,山城乡山城堡村党支部书记王毅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一户群众养10只辽宁绒山羊计算,每只绒山羊每年可产3-4只羊羔,每只羊羔按照市场价700-800元算,10只羊可以产30多只羊羔,能收入两万多元,收益全归农户;产的羊羔以及原有的羊只还可以产羊绒,用来抵顶本金,充分解决了群众无钱可养的问题。”

  山城乡位于环县北部,是典型的半农半牧乡,今年全乡在原有养殖规模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盘活利用、因势利导,形成“山城堡村的招商引资型、王山口子村的专业示范型、谢庄村的能人领办型以及郝掌村的支部引领型”的“四型”模式,全乡羊只存储栏达到13.8万只。

  “在‘四型’模式下,不仅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成效,全乡养殖户达到865户,养殖专业合作社10个。”山城乡党委书记王向斌谈及示范社发展满怀信心,“有效解决了养殖资产闲置问题,提升了养殖效益,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企业、示范社、村集体、养殖户的四方共赢。”

  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集体强,如今的山城乡在“四型”模式助推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实力”,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Copyright © 2000 - 2025 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