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稳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会宁县大力发展“小杂粮”等特色产业,采取订单种植、订单收购、车间就业等方式,切实将农户“嵌入”到“小杂粮”产业发展链条上。时下,会宁县平头川镇1300亩“订单良谷”已经完成采收,进入收购高峰期。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前往平头川镇任湾村,对今年签约种植的“订单良谷”进行收购。
冬日的暖阳洒满了会师大地的山山峁峁,也落在平头川镇任湾村村民的脸上,任湾村的村民迎来了一年中的“大喜事”——粮仓满了,钱袋子鼓了。来来回回装满粮食的三轮车和大卡车,似乎诉说着大家丰收的喜悦,用村民魏胜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粮仓满了腰包鼓”。
“我们种的粮再也不愁卖了。合作社亲自上门来收,我们不用跑去市场了,不仅在家门口能把粮卖了,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今天就卖了8000多元,这让我感觉今年一年没白干。”魏胜邦笑着说。
今年年初,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平头川镇签订了1300亩良谷米种植协议,合作社通过订单锁定,让村民从种到收再到售,再无后顾之忧。
对于像李东仁这样祖祖辈辈靠面朝黄土背朝天谋生的农民来说,这份协议就意味着颗粒归仓的粮食和一沓沓的钞票,李东仁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小杂粮的销路有保证,就是政府给他吃的一颗“定心丸”。
李东仁向记者介绍,与合作社合作种植的优势显而易见。今年良谷米的市场价格是一斤1.6元,合作社以每斤2.6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中间每斤1元的差价实实在在落在了农民的兜里。高价格直销,他们的粮食不愁卖不出去。
小杂粮产业的升级换代,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如果说“订单”让群众吃了“定心丸”,那“种子”便是群众与合作社共赢的法宝。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进行合作,培育、选育出适合会宁种植的高产、质优、市场销售好的品种,如今,良谷种植从原来的亩产500斤到如今的亩产近800斤。
近年来,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合作社不断加快“小杂粮”优良品种的种植,全面推广“订单收购”等模式,实现了“研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发展路子,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形成了多方收益共同体,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打响了会宁“小杂粮”品牌。目前,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合作社带动全县种植农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1.2万元。
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在十几个乡镇的订单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以上,现在收购至仓库里的粮食已经有600多吨,预计今年的订单总量在2000吨以上。(记者 展嘉楠 通讯员 牛丽娜 陈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