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技术 抓示范 优服务
——庆阳市加强农技推广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庆阳市农技推广部门按照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方式,着力强技术、求突破,抓示范、促带动,优服务、增后劲,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聚焦单产提升
全线护航粮油生产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把粮油增产作为首要责任,紧盯新一轮粮油单产提升行动目标,围绕春耕春管、“三夏”生产、粮油复种,创建粮油单产提升示范点83个,打造千亩冬小麦示范带12个、百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62个,集成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旱作增产技术,为粮食增产夯实了基础。今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45.09万吨、增长1.5%,单产每亩达到243.43公斤、增长1%。
坚持把复种套种作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重要途径,立足庆阳市光热资源优势,先后研究制定粮油作物复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4项,指导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73万亩、复种粮油作物74.25万亩。推进良种、良法、良制集成应用,紧盯播种、田管、收获等关键环节,全过程跟进指导,带动粮油单产大幅提升。实施旱作农业项目,指导落实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增产技术316.6万亩,夯实粮食增产基础。
聚焦产业提质
全程强化技术服务
全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把助力产业提质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施蔬菜绿色化生产、中药材仿野生种植集约技术,指导新建食用菌生产基地15个,改造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8处,建成千亩仿野生中药材生产基地12个,食用菌产业加速推进、蔬菜产业加速提质、中药材产业加速培优,全市“菌菜药”产量有望分别达到4万吨、112.6万吨、13.8万吨,分别增长168%、4.9%、10.7%。
建立食用菌生产实验室,组织开展食用菌新优品种扩繁筛选、培养基料配方试验等基础研究,引进筛选新优食用菌品种6个。持续巩固提升原有27个生产基地,指导新建15个生产基地,培育发展食用菌企业29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1个、菇农554户。
坚持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特色蔬菜“三菜”齐抓,集成推广增施有机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指导新建标准化百亩设施瓜菜生产基地12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33处,带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2.05万亩、总产量112.6万吨。
开展中药材提纯复壮、新品种引进推广,提升优良种苗供应能力,推行标准化、道地化和仿野生种植,持续巩固5个中药材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建成千亩标准化示范点16个、种子种苗繁育供应中心3个,指导完成播种面积55.6万亩,较2023年增加2万亩。
聚焦抓点促面
全员参与示范创建
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把抓点示范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聚焦粮油生产和产业发展技术短板,组织市、县454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83个,集成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先后引进筛选出陇鉴117小麦、先玉1483玉米、陇黄3号大豆、808香菇、甘丰袖玉黄瓜等高产高抗新品种13个,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减穴增株、氮肥后移,设施蔬菜穴盘基质育苗、绿色生物防控,香菇袋料架床栽培等先进实用新技术10项,总结形成复种杂粮作物、麦后移栽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规范4项。
建立“专家+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市、县454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人均服务天数达到125天,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60场(次),培训1.1万人次。
组织实施省级重点人才、“三区”科技人才、市级科技计划等农业科技项目8个,积极开展粮油复种套种适用模式、旱区果园绿色防控技术、菌菇新优品种筛选扩繁、设施瓜菜土壤连作障碍治理研究,推动破解技术瓶颈和发展难题。
聚焦生态农业
全域推行绿色技术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把绿色生产技术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内容,接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39.7万亩,完成秸秆还田173.6万亩,施用农家肥340.36万亩,落实冬小麦“一喷三防”作业190.93万亩、秋粮“一喷多促”作业17.36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应用面积486.70万亩、覆盖率55.24%,全市肥料、农药有效利用率分别达到42.6%、43%。
坚持“控氮、稳磷、调钾”施肥原则,持续开展土壤肥力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发放农户施肥调查问卷978份,开展肥效田间试验27项、土壤墒情监测27次,完成4个国家级、100个省级、880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化验检测和18218个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并通过省级验收,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小麦条锈病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为重点,严格落实“三定”制度,系统开展监测调查,准确掌握危害动态。全市布设小麦病虫害监测点120个,草地贪夜蛾监测点950个,累计报送小麦、玉米、马铃薯、冬油菜等作物各类病虫周报表66期,编发病虫情报预报35期600余份,预报准确率超过95%。
指导新建村级植保机防队274个,认定市级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队伍4个,社会化防治体系加速布局。实施三大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339.75万亩(次),带动全年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防治1651.98万亩(次),挽回各类粮油蔬果损失12.20万吨,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危害得到有效遏制。(通讯员 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