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丹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发展格局和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聚焦培育壮大“五大富民产业”、着力打造“四大示范基地”、全力争创“五县”的发展目标,勠力同心谋发展,敦本笃行抓落实,克难奋进促增长,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厚重答卷。
稳中求进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4年12月16日,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开工建设仪式在山丹北站项目现场举行,标志着山丹正式步入“双高铁”时代。
兰张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陆桥通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将极大促进县域要素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山丹北站建成后,2小时便可到达兰州,居民出行更加快速便捷,而且在推动城市品位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上会进一步凸显。”山丹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山丹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作为工作重点,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指挥长负责制和“五个一”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攻坚突破,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之“稳”。2024年,山丹县新续建项目118项,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13项1.55亿元,落实增发国债项目5项3.0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48亿元。
项目建设取得成绩的背后是招商引资“不断链”。为推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山丹县深入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围绕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会展经济、文旅康养等8条重点产业链,由县级领导带头招商,乡镇部门精准招商,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全力招引优势产业项目。全国首个商业化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中帛源储能项目建成投运,年产2万台汽车充电桩等一批标杆项目加快推进,智能装备西北区数智化产业园、植物基新材料胶囊化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落地即开工”。
项目引进来,还要发展好。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吸引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山丹县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干部包抓联、“六必访”和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精耕营商环境“沃土”,为经济发展“硬”实力赋能。深入开展“保姆式”服务,为1009户企业梳理解决发展难点,共收集问题79项,解决问题78项,解决率98.73%。扎实摸排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议18场次,推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全县贷款余额102.95亿元,较年初新增9.90亿元,同比增速10.86%,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全链拓展 特色产业迸发“强动能”
“育新”“调旧”同频共振,“创新”“创收”双擎驱动。山丹县坚持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全力以赴推动传统产业改旧育新、新兴产业培优塑新、未来产业超前谋新,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农业特色鲜明,助推发展之优。紧紧围绕培育壮大“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加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助力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申报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千亩芦笋等种养基地32个。选育试种的甘农薯7号5.6吨单产刷新全省马铃薯亩产纪录,优质节水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新认证中驼驼奶等“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2160亩土地被国家认定为全省首块绿色富硒耕地,品牌强农效益逐步凸显。
工业提质增效,夯实增长之稳。立足工业主导型选型定位,按照“3+3”优势产业链的工业发展路径,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开工建设青阳煤矿、锚栓组合件生产加工、生物降解塑料生产等工业项目26项,年产80吨牦牛肉干及500吨牦牛肉酱改迁建等项目建成投产,LNG储备中心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处置“五未”土地14宗698.6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4栋11万平方米,项目和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住。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宏能煤业公司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三产活力释放,助力经济之进。健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文旅品牌塑造、文旅精品打造、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打响“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品牌。实施山丹马场旅游景区提升改造等文旅项目11项,汉明长城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县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清泉镇清泉村、大马营镇中河村被评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羊主庄园、赐儿山农庄、清泉生态乐园建成运营,“乡味·高庙”“土豆驿站”“芦笋庄园”等庄园经济蓬勃发展。积极构建全要素全链条文旅产业新业态,研发“山丹·好礼”等文创产品1000多款,“唐胡腾舞俑”、麦秆画等在全国村晚平台亮相宣传,山丹马场景区“万马奔腾”景观实现常态化演出,冬至民俗文化节、第二届炒拨拉节等品牌活动“火爆出圈”,吸引来丹游客58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8.55亿元。开展“以旧换新·欢乐购”等促消费活动290场次,带动汽车、家居等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亿元。
民生保障 绘就美好生活“新底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山丹县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全面发力,切实为民生幸福添砖加瓦。全县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3%,省政府9件为民实事和县政府10件为民实事全面完成,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山丹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分区域、分城乡、分学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西街小学、西街幼儿园顺利招生,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市评估,培黎职业学院入选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工匠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46%。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加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萃英专科联盟”,医疗卫生不断进步,群众健康保障得到质的提升。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引才就业机制,招引急需人才178名,全年输转劳动力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5%。围绕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城乡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新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村级互助幸福院8个,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30个,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76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幸福养老再“加码”。
一手抓民生福祉保障,一手抓城乡面貌改善。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市容市貌提升等同步发力,改造完成东泉嘉园等棚户区和老旧小区5个,恒昌华府等项目加快实施,建设保障性住房540套、公共租赁住房236套。新改建滨河路、安宁路等城区道路7条,新改造城区排水排涝(雨水)管网60.6公里,施划智慧停车位2225个。南湖生态文化植物园、五彩体育公园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2.6亩。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实行社会化运作,“脏乱差堵”等城市病得到对症治疗,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笃行实干结硕果,奋楫扬帆启新程。这一年,山丹县各级各部门蹄疾步稳,勠力同心,在协同发展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新的起点,山丹县将不断加固“稳”的基础、持续集聚“进”的气势,以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丹实践新篇章。(钱大伟 王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