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1-08 17:27:45 来源: 山丹县委宣传部

党建引领破壁垒  基层治理焕新颜——山丹县社会工作发展综述

2025-01-08 17:27:45     来源: 山丹县委宣传部
字体:
分享到:

  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诞生的新部门,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于2024年5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自组建以来,县委社会工作部始终把凝聚服务群众当作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决扛起社会工作职责使命,立足工作实际,精心谋划推进,积极担当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丹篇章凝聚力量。

  “红色堡垒”强基 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抓实党建,激活一线生产力。在世博丽景小区南侧那片3000余平方米的空地,曾垃圾堆积、乱象丛生,是社区环境治理的一块“心病”。然而,这一难题的破解过程,却折射出山丹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显著成效。

  世博社区党委启动“4+X五方共议”机制,由社区县级包抓领导积极组织协调,召集县委社会工作部、南关村、交警大队、城市管理局、县房产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在规整场地及规划建设便民停车场等方面形成合力。在多方齐心协力之下,昔日的垃圾场华丽变身为拥有1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题。

  这一转变,不单单是一个区域的旧貌换新颜,更是山丹县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各方力量攻克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基层治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构建健全的社会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理顺行政服务类事项运行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城市治理“20字机制”和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构建12个“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158个单位、2700多名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六联六式”服务。整合治理力量,持续深化“4+X五方共议”机制,创新打造“五在社区”“四点半课堂”“早看窗帘晚看灯”等暖心服务品牌,依托平台开展说事议事活动60余场,解决治理难题130多个。打造乡村治理“全科网格”113个,开展议事活动150场次,解决“关键小事”860余件。

  基层治理要综合施治,既要“忙起来”,又要“闲下来”。“忙”是让基层群众有事干、有钱赚,“闲”是把基层干部低效能工作减下来,能安心干事。山丹聚焦基层体制不顺、权责不清、力量不足等问题,深入开展“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了“摘牌、净墙、明事项”行动,为基层减负,让干部脱身,集中精力抓重点。

  “开会、迎检、填报表的任务变少了,我们现在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产业发展上。”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党支部书记刘佰海说,高原夏菜是村里的主导产业,通过成立高原夏菜产业片区党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蔬菜种植,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

  “红色引擎”添力 释放新兴领域“新活力”

  “送单空隙,不仅有了落脚休息的地方,还能饮水充电、看书看报,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方便。”日前,在清泉镇北街社区的“爱心驿站”,3名快递小哥趁着闲暇时间,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喝水小憩。

  山丹县有1500余名外卖小哥、货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为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休息、饮水、充电、如厕等现实需求问题,今年以来,山丹县从“暖”上做文章,不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打造了一批便民利民的“暖心驿站”,通过建强阵地、优化服务、共治共享等方式,引导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服务基层治理。

  据了解,山丹县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行业党委—主管部门”诉求表达直通机制,形成诉求收集、分析、研判、解决、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及时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社保办理、子女就学等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同时,联合工青妇、交通、住建等成员单位,引导全县12个社区定期组织新就业群体在“爱心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涌现。平台经济蓬勃发展,聚集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众多新就业群体。这些组织与群体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这些新变化,山丹县积极探索、精准施策,采取区域共建、行业联建等形式,成立行业党委4个,全面构建起“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党委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社区兜底管理的党建工作格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暖“新”成绩单——

  新组建5个党支部,覆盖10个企业,非公经济、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9.25%、93.33%和75%;

  新选派48名乡镇、机关干部到49家“两企三新”党组织担任专职副书记,11名业务主管单位干部到19家行业协会商会担任党建指导员进行“点对点”指导党建工作;

  举办“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指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党务干部113人;

  整合“美团”“饿了么”两家外卖企业,成立外卖企业联合党支部,搭建学习、议事、交流平台,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团阵地等打造31个高标准“红色驿站”“小哥加油站”等暖心驿站,推动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夯实社区属地管理责任;

  投入资金50万元,为近1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通过党组织的引导、服务,让“治理变量”澎湃成“治理增量”,引导新就业群体努力争当问题排查前哨兵、志愿服务排头兵,在“捎带手”中贡献“新”力量。

  “红色力量”聚能 奏响服务群众“幸福曲”

  “‘三无’小区裕清苑小区内缺少雨水排水系统,社区能否申请项目进行改造”“金龙小区存在用水高峰期供水不正常,社区能不能对接自来水公司更换自来水管道”……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睦邻中心、邻里小院里、线上网格微信群中,一场场居民议事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居民群众对社会治理从“旁观”到“参与”,从“局外人”到“主人翁”。

  一域蝶变,全局缩影。山丹县结合城市更新和物业管理专项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9个、业委会143个,规范议事协调机制,推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合力共治。山丹依托“红色物业”阵地,主动延伸社区服务触角,缩短服务半径,创新打造北街、县府街等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3个,建成和兴园、新城名苑等开放式小区睦邻中心5个,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供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纠纷调处、惠老送餐等特色服务,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以“红色物业”小切口解决了社区治理大难题。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台,到载歌载舞的文化舞台;从文明创建呈现的靓丽风景,到邻里守望的家园志愿服务;从福利院里对老人的关爱行动,到斑马线上的暖心护学之举;从“常态+固定”的服务模式,到点单上门的便利便捷服务……因“志”而行,因“愿”而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不惧风险,乐于奉献。他们,如同闪烁在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微光,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刻送去温暖。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志愿服务在山丹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山丹县依托县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县志愿服务总队,用好中国志愿服务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不断壮大1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服务队伍492支、志愿者28124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0多场次,服务时长116.59万小时,孵化了“焉支先锋行”“送医送药送健康”“普法星期五”“爱心妈妈关爱困境儿童”等志愿服务品牌,“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200多人次,“蒲公英绽放・一元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发放捐助资金200多万元。

  新征程上,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将按照中央、省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深耕细作新兴领域党建“责任田”,全力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基层政权建设“压舱石”,用心架起凝聚服务群众“连心桥”,以实干笃定前行,奋力谱写山丹社会治理工作的崭新篇章。(高伟)

Copyright © 2000 - 2025 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