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央企担当情暖环县。近年来,各中央企业多措并举,持续加力,让地处西北边陲的环县原本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特产品名声大噪,渐次“飞入寻常百姓家”,成功把“土特产”品牌的“土味”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饽饽”。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走进环县车道镇王西掌村,张菊英家上空炊烟袅袅,厨房里几位大婶忙得不亦乐乎,油炸丸子和荞面圈圈的香味扑鼻而来,俨然一股年关将至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今年55岁的张菊英忙着制作当地特色美食——十大碗,进行打包封装后由环县环农人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统一配送。
陇东大地奇蕴香,环县佳肴绽四方。环县地道美食“十大碗”遵循着“土生土长最是真”的理念,食材清一色取自本地。土鸡蛋色泽鲜黄、营养满溢;还有本地土猪肉,肥瘦相宜,炖煮后脂香与肉香完美交融,一碗酥肉、一碗大肉丸子足以令人垂涎三尺。制作十大碗的配菜有产自本地的干白菜、白萝卜、黄花菜、土豆粉等,均带着泥土赋予的质朴。精选的农户散养土鸡,慢火细熬,恰似“釜中土鸡化鲜香,汤沸氤氲岁月长”。
“我做十大碗已经有二十来年了,也算在方圆几里小有名头了。马上过年了,十大碗、油饼子、油圈圈的订单大幅增多,就连李红霞都亲自来家里帮我们把质量关,生怕我们因为量大制作上有所疏忽。”张菊英一边炸肉丸子一边笑呵呵地介绍,“以前做十大碗,就是逢年过节家人一起吃,现在还变成了创收的资本,这让我们生存在大山深处的女人也靠做饭的本事实现了经济独立,甭提有多骄傲了!”说着,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电商带动就业,消费促进增收,李红霞作为环县环农人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凭借着一腔奉献家乡的热情,努力奔波在农户和市场之间,争做一名“奋斗者·正青春”的巾帼先锋。她积极参与政府消费帮扶,五年来凭着良好的信誉、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并和长庆油田,大唐集团华润电力等央企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现在啊,我们王西掌村,家家户户有产业,女的能做特色小吃,男的除了搞养殖还能配合妻子直播呢!元旦刚过,这两天就连续收到67万的订单,有咱们本地山羊肉、黑土猪、牛肉以及特色美食小吃。真可谓人人都是受益者!”她正说着,在一旁直播的张志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自从创办了家庭农场,加入环农人公司以来,土猪销量明显增加,目前存栏100多只,也不愁卖。”
据了解,长庆油田这两年来持续拉动环县消费,累计销售羊肉500多万,胡麻油小杂粮等农特产品300多万。环县环农人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联农带农,依托消费帮扶,帮助当地400多户农户销售土特产,带动妇女就业101人,妇女人均月收入达1200元。
据悉,2024年投入帮扶资金891万元,实施电商产业集群打造项目8个,全面提升产业集群行动,拓宽村集体经济来源。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2024年新洽谈引进5家企业落地兴业,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到位投资12.19亿元,吸纳就业100人。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环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博表示,消费帮扶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最好载体,是防止返贫的最大支撑。要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到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的行列中,搭建企地对接沟通平台,让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走出环县、走向全省全国,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走出一条农特产品特色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