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在“检察护企”和“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通过多项措施和创新举措,积极回应企业和群众的司法需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民利。本期【新华访谈】将探讨庆阳市检察机关在这两项专项行动中的具体做法、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
问: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如何收集涉企问题线索?制定了哪些具体的护企举措和重点工作?
我们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在收集涉企问题线索方面,我们紧盯办案掌握线索、深入走访摸排线索、联系代表收集线索、邀请企业提供线索,全面收集涉企问题线索、倾听企业心声。同时,我们竭尽“检察所能”,积极回应“企业所需”,一是提出并制定《2024年服务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点工作》,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制定24项护企举措,强化落实,全力推动涉企问题解决。三是从严惩治涉企犯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打造“庆检护商”品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开展风险防范等“定制化”服务。
问:如何通过法律监督和综合治理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法律监督方面,我们着力打通法律监督堵点难点,与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行刑衔接办法、会议纪要等机制、文件8份,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撤案涉企案件3件,办结涉企民事执行监督案件5件,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协同法院查明债务人恶意逃避执行行为,一个月内为3家小微企业全额执结到位454万元。在综合治理方面,我们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刚性抓好检察建议效果,构建亲清检商关系,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问: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有哪些创新方法?
一是以“小专项”促进“大治理”。将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重点与群众急难愁盼需求相结合,开展了守护和美团圆、饮水安全、药品安全5个专项行动,督促解决了187个小区二次供水安全等问题。二是一体协同深化司法救助。与民政等6个单位印发《关于联合救助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1+N”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互通体系,救助困难群众56人,发放救助金91.7万元。三是强化“马锡五式”司法为民实践。深化运用新时代检察版“马锡五式”工作法,积极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化解矛盾纠纷203件。
问:在保护特殊人群和关键领域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是深化劳动者权益保护。对恶意欠薪行为加大惩治力度,追回劳动者工资59.7295万元。帮助133名农民工追讨欠薪176.02万元,促成和解14件。联合法院、人社等单位协同实质性化解1起工伤认定行政争议。二是拓展诉讼能力受限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办理侵害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犯罪案件214件、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4件。三是打造“六端闭环”网格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对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探索开展帮教案件化办理,先后帮教21人考入大学。
问: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在专项行动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司法需求?
我们面临的挑战一是精准把握落实好“三个效果”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处理好保护民营企业与打击民营企业犯罪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涉企案件法律监督线索相对较少;四是护企措施还相对比较单一。为更好满足不同企业司法需求,我们将充分履行检察职能,践行“三个善于”,通过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促进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紧盯企业发展难点痛点,用心用情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让企业摆脱诉累,轻装经营。
问: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高效履职?
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一是抓住监督办案这个关键。充分运用法治力量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通过对涉企、涉民生领域的具体案件的高质效办理,累积检察护企、检察为民的整体高质效。二是持续做到“抓重点、重点抓”。“检察护企”持续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罚、同罪。“检护民生”持续抓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堵点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三是增强专项行动效能。不止步于个案、不止步于案结,着力推动源头治理,以实现案件背后问题的“真解决”为目的,真正帮助解决困扰群众和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检察建议,共同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