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岷州大地银装素裹、年味浓浓,到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岷县中寨镇古庄村,村民们手持巴当鼓,口中吟唱着“春帮洋”,用非遗文化点燃新春激情,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巴当舞古称“播鼗武”,是来源于古羌族“祭山会”的传统舞蹈,动作豪迈粗犷,节奏明快有力,主要流传于岷县中寨镇的古庄、根扎路、乔家沟、牦牛沟、窗儿崖、等村社,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每年正月,当地群众都要跳巴当舞祭山神,以歌舞形式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杨勇是巴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景艳的儿子,也是巴当舞第四代传承人,因为身体原因,他的父亲不再亲自上场,所以杨勇自觉承担起“春巴”暨领舞者的重任,耐心指导村里的年轻人们做好每一个动作和唱腔,带领大家到邻村拜年、互相交流。如今,巴当舞的传承在家族和村落间延续,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我从13岁开始跳巴当舞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现在我们也‘退休’了,儿子们跳着呢,孙子也大了,我们就这样一辈一辈、挨家挨户地传着呢。”岷县中寨村古庄村村民后尕斤说。
“现在我们舅舅、叔叔一辈的已经跳不动了,我们年轻人就要把这个东西接续传承下去,为以后的年轻人留些回忆。”岷县中寨村古庄村村民杨宗琦说。
巴当舞作为岷县的文化名片,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近年来,岷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通过组织巴当舞展演、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建设巴当舞非遗传习所等方式,积极推动巴当舞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在岷县,巴当舞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春佳节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财富。(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张富强 王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