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原县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支持“高原妈妈”公益项目、“妙丽香”刺绣帮扶车间等本土小微企业发展,探索乡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新模式,拓展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助力乡村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工厂+农户”相结合,搭建就业平台。镇原县探索建立“工厂+农户”的灵活就业模式,打造集“服务、就业、交流”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并在各乡镇分别建立灵活就业点,将用工车间建到村组(社区)和农户家中,为妇女提升技能、就业增收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乡村妇女实现在家就业。
“高原妈妈”是一个惠及千家万户、助力镇原县域经济发展的公益项目,目前已在全县建成25个刺绣工作站,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62场(次),培训3500余人,其中妇女1200余人。各刺绣工作站在册绣娘1300余人,刺绣技艺成熟的绣娘100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8人,高水平绣娘20人,中级及以上刺绣艺术职称17人。在承接业务的同时,该公益项目每年还会组织绣娘开展业务交流,带动全县近4000名妇女实现居家创业。
“点餐+订单”相结合,提高就业收入。镇原县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纳入全县民生项目建设盘子,工厂建立“信息摸排+订单推送”供需匹配机制,定期将订单分送给居家绣娘,完成订单后,适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引导乡村妇女紧跟互联网经济发展步伐,掌握就业技能、营销技能,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开边镇“妙丽香”刺绣帮扶车间近年来年均销售额在300多万元,承接海外订单超过500余万元(刺绣挂件1万件,保健药枕25000件),吸纳刺绣、编织爱好和特长妇女65人,签订就业合同43人,其中困难妇女12人,预计人均年收入5000余元。旺季在全县范围内可带动300名留守妇女实现“带着娃、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的幸福生活。
“党建+服务”相结合,强化就业保障。镇原县依托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人社业务经办机构等,在村民小组、社区网格等建立“就业之家”,实现党群工作和人社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建立车间妇联+技术生产、权益维护、家庭家事、帮扶关爱的“1+4”服务模式,打造“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服务”网络就业群,搭建妇女灵活就业和企业用工对接网络平台,为有就业需求的妇女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庆阳融媒记者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