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明确2025年全省林草工作将以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核心,以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推动重点工作全国争先进位为目标,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国土绿化、产业升级等任务,全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美丽甘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2025年,甘肃省将聚焦“三北”工程攻坚战,推动河西走廊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河西走廊重点风沙口、绿洲外围和祁连山北麓浅山区域,实施沙漠锁边、绿洲封育及防护林建设;在黄河干流、六盘山南麓、陇东黄土高原等区域,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及湿地修复,全面提升流域生态质量。通过一年努力,综合治理1200万亩以上沙化土地,力争实现“三北”区域林草覆盖率37.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63%、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16.3%的目标。同时,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加大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力度,探索“板上发电、板下增绿、板间养殖”新能源+生态修复新模式,实现“三北”工程区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抓好民勤、环县、金塔、敦煌、古浪等“三北”工程重点区域攻坚示范行动。
为厚植生态底色,甘肃省今年启动“绿满陇原”行动,计划全年完成营造林560万亩以上、种草改良任务400万亩以上、沙化土地治理285万亩以上。行动将统筹推进城乡全域增绿,持续推进兰州南北两山植树造林和种草增绿攻坚行动、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加强草原免耕补播和退化沙化治理,力争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53.5%,并新建2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推进2个国家沙漠公园建设。
在生态富民方面,甘肃省将持续打造河西走廊、陇中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地等4个发展区和甘南高原试验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不断提升林草碳汇能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突破100亿元林下经济产值目标,使林下生“金”、生态富民。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同步提速,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组建、祁连山国家公园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成效评估验收等重点工作将加快推进。甘肃和政哺乳动物化石群、张掖彩丘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进程加速,美仁、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设立继续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召开“野马返乡计划”40周年座谈会,完成高鼻羚羊2300亩生境改造,加快民勤沙生植物园建设,规范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行政许可。
面对林草灾害防控,甘肃省明确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草原火灾受害率不高于2‰,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4.8‰和10%以下。科技支撑方面,将深化与兰州大学、中科院等机构合作,构建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态治理注入科技动能。
会议强调,全省林草系统须压紧压实基层林长制责任,健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荒漠化综合防治长效机制,以“扩绿、兴绿、护绿”的使命担当,守牢每一片森林草原,敬畏每一株草木生灵,为人民群众守护绿水青山,以实干实绩书写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篇章。(田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