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镇原县致力于优化路网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强化服务效能,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硬化道路3614公里,硬化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3.08公里,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乡镇通三级路率达到89.5%,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2022年至2024年,连续3年在全市“四好农村路”考核中位居榜首,2024年初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路网优化
疏通社会发展“循环脉”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2024年5月,随着《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方案》的正式印发。G327、S15、S19、S40四条涉及镇原的高等级公路被纳入全省重点项目,标志着镇原县未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即将结束。
近年来,镇原县坚持交通为民,推动镇原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国省道网规划有效衔接,以构建“两纵六横”交通网络和“一心二圈六节点”客货物流空间布局为目标,持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的建设稳步推进,路网布局日趋完善,全面拓展了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
如今,G327等高等级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镇原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管并重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俯瞰原州大地,纵横交错的公路穿梭于青山绿水间,反映着镇原交通的发展变化,记录着人民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
近年来,镇原县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通过落实“三项制度”抓建设、完善“三个体系”强管理,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镇原县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从进度、质量、安全三向发力,确保工程建得快、管得严、用得好。将“透明”作为重要原则,实施“七公开”制度,动态公开项目建设计划、资金使用等7类关键信息;落实好招投标制度,所有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在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实行合同制管理;落实项目业主责任制,建立划片包抓责任制,严控设计、施工、验收等“八大关口”,对原材料质量、技术交底等环节实施“零容忍”监管,确保每一条道路都能经得起检验。
在“建好路”的基础上,镇原县聚焦长效管护,构建“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形成“县专班+科级干部包片+乡镇巡查队+村级护路员”的四级联动网络;完善“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巩固提升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常态化”考核体系,按照县级督、行业管、乡村评的方式,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督查考核情况,年终兑现奖惩,有效调动了相关力量的工作积极性。
创新模式
守护群众出行“安全感”
镇原县积极探索适应现阶段养护的新路径,通过创新“三个模式”,让公路养护工作的时效性、程序性和操作性显著提升。
为了应对农村公路病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镇原县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养护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设计预算单位,确定了专业养护队伍;探索应急性突击性养护模式,按责任区域划分成立多个工作班组,一旦发生灾害,这些队伍能够迅速投入应急抢修施工,从而增强农村公路突发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探索日常性季节性养护模式,对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和季节性养护,针对辖区公路出现的小病小灾,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小病害演变成大隐患。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不仅提高了全县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也为群众创造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今年,我们超前谋划、主动对接,及时申报2025年村组道路建设项目13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40公里、养护维修工程项目130公里,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营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镇原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王政表示。(庆阳融媒记者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