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3-12 17:41:38 来源: 阿克塞县融媒体中心

阿克塞:始终如“一”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曲“余韵悠长”

2025-03-12 17:41:38     来源: 阿克塞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阿克塞县各社区紧紧围绕“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坚持将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通过“讲、评、帮、乐、庆”五大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结合阵地实际情况,按照“六个一”建设标准,打造集便民、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实践站资源优势,建立起居民需求收集、汇总、反馈、对接的“神经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共建机制,积极搭建网格化服务平台,以“敲门行动”为抓手,组织互联共转单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居委会成员定期开展点对点式走访,通过与群众“拉家常”、请群众“把脉”等形式,及时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建立需求信息、任务清单,开展“手拉手”志愿服务,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以“微治理”托起“大民生”,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

  一脉相承树立一个品牌厚植社区文化。探索打造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银晖微课”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发挥银字优势,增强宣讲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充分发挥“银晖”自身经验优势,通过讲故事、讲经历、讲政策、红歌翻唱、诗词共读、酥油奶茶唠嗑、小区凉亭夜话、冬不拉弹唱等多种灵活方式,寓“大道理”为“小故事”,化“大政策”为“小新闻”,译“普通话”为“哈萨克语”,用接地气的方式、沾民族气的语言,让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既讲好了国家的“大道理”,又传达了群众的“小幸福”,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及时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身边。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一体同心用好一支队伍激发社区潜能。组建“红管家”志愿服务队,采取“红亭沙龙”“文艺汇演”“道德讲堂”等形式,深入小区楼院、文化广场、居民家中,以社区事、邻里事和居民最容易接受的“小道理”为切入点,延展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理论、培育文明习惯、共享文化成果、倡导文明新风,用党的创新理论激发广大群众主动作为、担当善为的“精气神”,广泛凝聚起自觉自愿参与基层自治、建设美好家园的内在动力、共同行动。联合辖区共建单位,按照“联席共商、联用共享、联抓共管、联动共治”的思路,组织在职党员、党员中心户、社区志愿者、网格员帮助群众激活电子医保卡、电子社保卡,定期为特殊群体上门打扫卫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心理疏导、送去温暖与关怀,广泛入户宣传防诈骗知识、用电用煤安全知识等。对乱堆乱放、违规停车、飞线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多方聚力协调解决路灯常年不亮、停车乱停车难、路面坑洼不平等问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反诈骗、防非法集资、禁毒等活动,拓宽文明实践领域,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触手可及”,让社区真正成为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接地气、有认同、愿参与”的精神文化家园。

  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刘璐)

Copyright © 2000 - 2025 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