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不仅是力量与速度的较量,更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生动注脚。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甘南,一场由体育赋能发展的活力盛景正徐徐铺展,2024年,甘南州体育系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以“体育+”融合发展为强劲动力,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教融合等领域多点开花,成绩斐然。全州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42%,体育产业总规模较上年同比增长23%,3项国家级品牌赛事更是成为甘南体育的闪亮名片,走出一条极具高原特色的体育强州之路。
“15分钟健身圈”全面升级
全民热情被点燃
晨曦初照,香巴拉文化广场上,太极拳爱好者的一招一式尽显从容;夜幕降临,甘南州体育场内少年们在灯光下尽情挥洒汗水。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甘南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4年,全州累计投入1200万元,新建45个“国球两进”项目、1个小型体育公园、2套智能健身路径与3个多功能运动场。高标准提升改造了甘南州体育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更多便利。全州6县市全民健身体育馆、4县市公共体育场全面覆盖并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每日服务群众超6300人次。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三进工程成效显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扎尕那杯足球赛等37场特色体育活动,不仅点燃了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还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亿元。经过改造升级的甘南体育场获得国际足联认证,成为西北首个具备承办国际赛事能力的高原场馆,全年免费开放330天以上,凭借智慧化管理惠及群众达230万人次。
竞技突破
体教融合成果丰硕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甘南骑手在马上项目中勇夺两金一银;中国健身锅庄舞大赛里,百人锅庄队以97.8的高分一举夺冠;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武术小将斩获套路项目季军……这些成绩,是甘南竞技体育多年来厚积薄发的有力见证。
2024年,甘南州通过“选苗+育苗”工程,向省体校输送了柔道、曲棍球等项目的50名优秀运动员苗子,完成167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工作。创新推行的“体校教练驻校指导”模式,成功培育出6个省级训练网点。
竞技体育成绩的背后,是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甘南州创建了4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6所州级传统项目学校,举办青少年冬夏训练营及“奔跑吧·少年”主题赛事10余期。在甘肃肃北“村BA”的赛场上,两支甘南农民篮球队分别获第四名和第八名,充分展现出基层体育的蓬勃活力。
体教融合
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由外地高校共建的“女排精神展”开展短短三个月,便吸引了1.2万人次参观;“体育明星进校园”活动中,体育名将与3000名牧区学子面对面交流,用亲身经历点燃了孩子们的体育梦想。全年开展的9场“奔跑吧·少年”系列赛事,覆盖了全州82%的中小学。
在迭部腊子口,冰雪运动进校园计划让800名孩子首次体验到滑雪的乐趣,还培育出20名“冰雪少年推广大使”。全州体教融合政策稳步落地,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深化训练网点与学校的衔接,中学生运动会、主题健身赛事常态化开展,让体育精神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赛事经济激发活力
成为文旅融合新引擎
九色甘南“扎尕那杯”足球邀请赛已然成为现象级IP,央视《足球之夜》对其报道收获1亿人次的超高收视,抖音平台上3666万次的浏览量更是引发了一波“打卡热”;藏地传奇自行车赛获得CCTV5的全景报道,5500万次的网络点击量让沿线民宿预订量激增150%。玛曲格萨尔赛马会通过“赛事+文旅+产业”的创新模式,成功衍生出马具文创、骑手培训等6条产业链,创造了320个就业岗位。
甘南州以“赛事+文旅+产业”模式培育品牌。冶力关拔河公开赛、碌曲万人锅庄舞等民族特色赛事入选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高原天空跑线路获评国家级精品线路。2024年,体育产业有力拉动1784家农(藏)家乐、47家体育企业发展,成为文旅经济新的增长极。
当健身锅庄在草原欢快舞动,当少年骑着骏马在首曲黄河畔踏浪飞驰,甘南正以体育为笔,在雪域高原书写新时代的奋进华章,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阔步前行。(甘南融媒记者 拜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