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坚持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推进作风转变,促进三农大发展的有力抓手,实干笃行抓落实,以菌业为突破口,凝心聚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新格局,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转化利用,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春耕备耕工作启动以来,各乡镇的田间地头与农业产业园区里,处处涌动着发展产业的生机与活力。
近日,走进位于平泉镇马洼村的镇原县荣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有的在忙碌着搭建和维修大棚,有的在采摘蘑菇,种植大棚内湿润的空气夹杂着菌丝的清香。
镇原县荣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宏亮说:“我们合作社是2015年成立的,主要以食用菌生产和设施瓜菜种植为主,现在建有日光温室17座,40座小拱棚,现在带动周边20户群众常年入园务工,年人均增加收入1.5万元,常年收购当地农户的玉米芯用于平菇生产,平菇的下脚料我们用于苹果生产,现在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开边镇的沅山三元双向农业产业园同样生机勃勃,羊肚菌、平菇等长势良好。作为综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种植示范、种苗培育、冷链物流为一体。目前已建成85座日光温室、6座食用菌种植棚及多个加工车间和选育中心。年底计划完成6棚平菇、40棚羊肚菌、21棚赤松茸的种植。
县农技中心农艺师李银军说:“镇原县坚持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特色蔬菜‘三菜’齐抓,今春计划新建设施大棚280座,改造冬暖型日光温室415座,新建蔬菜初加工生产线4处、辣椒数字化智慧工厂1处,持续推进‘三带三区’建设,带动全县今年种植瓜菜31.2万亩,生产食用菌4000万棒。”
近年来,镇原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循环发展的关键纽带,推进标准化建设与全链条开发,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格局。全县累计生产食用菌菌棒1650万棒,产出平菇、香菇等3970吨,带动就业超2000人次。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将种植、养殖、菌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生态循环圈。在养殖环节,镇原县众多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被加工成有机肥料,施用于种植基地,实现了养分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屯字镇寨地村养殖户杨建家说:“从2021年开始,开始养了8头牛,然后断断续续往出卖往进购现在已经达到了23头牛,现在有母牛是17头,公牛是6头,政府补贴是见犊补母,母牛产牛娃政府补贴500块钱。今年到年底能收入十几万块钱,随后想把这个做的更好,多挣点钱。”
县畜牧兽医站畜牧师李卫刚说:“2025年,镇原县坚持稳定发展总基调,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良繁体系提升、‘万千百十’扩群、精深加工增效、科学饲喂技术普及‘四大行动’,通过持续加大产业奖补扶持力度、稳定肉牛肉羊基础产能、做好生猪产能调控、提升饲草生产能力、严格动物检疫监管、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等措施,努力打造北部10万只绒山羊、中部10万只湖羊、南部15万头肉牛和15万头生猪养殖片带,带动全县饲养肉牛、肉羊、生猪分别达到30.8万头、86万只、31万头,种植优质饲草100万亩以上,全面推动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田晓博 曹佳佳 慕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