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连日来,正宁县广袤田野上,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正徐徐展开,农民朋友们忙碌着平整土地、拉运农家肥,为即将到来的播种做好准备。曾经被冷落的牛粪、羊粪如今成了“抢手货”,成为春耕生产的“当家宝”,“环保施肥”“绿色春耕”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正宁县积极倡导农业“低碳”生产,大力推广农家肥替代化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等技术,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显著改善了土壤肥力,提升了作物品质和产量。
任家斌是正宁县西坡镇一家种植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我家20亩地主要种植玉米,秸秆就用来喂牛,每年有五六百方牛粪施到田里,化肥用量减少了,成本降低了,庄稼长势和收成也更好。”像任家斌这样的种植户在正宁县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识到农家肥的优势,纷纷从周边养殖场购买牛粪、羊粪等作为肥料。
为全面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正宁县农技中心在春耕备耕期间,常态化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转变“化肥是宝、家肥是草”的旧观念,实现丰产与环保的双赢。同时,正宁县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为主攻方向,依托牛、羊产业优势资源,大力推广绿肥作物种植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净化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有效解决土壤板结等问题。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走进榆林子镇下沟村的庆阳宏炬燃料科技有限公司,运输车辆穿梭,工人们驾驶大型机械拆包秸秆,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这些拆包后的秸秆通过粉碎、压块等加工程序,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该公司总经理张进盈介绍说:“今年公司共销售了2000多吨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具有节能、环保、无烟、无尘等优点,为循环农业、绿色环保贡献了企业力量。”
“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比原来使用煤炉子干净,还能便宜八九百,在屋里穿秋衣秋裤就行,这一冬天大约用两三吨颗粒就够了。”榆林子镇下沟村村民张月平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赞不绝口。
生物质取暖让废弃秸秆有了好去处,形成了秸秆收集、秸秆转化、能源利用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服务链条。
“我们将继续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新路径,持续推广农家肥还田,培育一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正宁县农技中心主任任杰说。
正宁融媒记者:尤小龙 通讯员:蔺雪艳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