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3-20 17:38:38 来源: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镇原:“畜”势聚能唱响振兴“牧歌”

2025-03-20 17:38:38     来源: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仲春时节,清晨六点半,镇原县屯字镇寨地村村民杨建家已经在自家的牛棚里忙碌了。他家的标准化牛舍里,一头头肉牛毛色油亮。杨建家抓起一把饲料撒进食槽,“以前单靠种地,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养结合,24头牛,50亩玉米,200亩高原夏菜,牛粪肥田、秸秆喂牛,在家搞种养殖比前些年务工强多了,今年肯定又有一笔大收入。”

  在政府畜牧技术员的指导下,杨建家摸索出“三定”养殖法:定时定量饲喂、定期防疫消毒、定位清洁管理。而且,牛粪制成的有机肥又反哺着自家田地,玉米的秸秆可以制成牛的饲料,省去了秸秆焚烧的污染,还减少了饲料购买支出。他又算起了账:根据政府“见犊补母”政策,一头牛补助500元,省了不少钱,去年出栏的18头肉牛,直接带来6万多元收入,日子越来越好。

  杨建家的“致富经”是镇原县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产业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原县按照“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标准,接续利用东西部协作和中央、省上衔接等项目资金支持,不断调结构、聚集群、补短板、创品牌、增效益,大力布局全域产业链新发展,推动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镇原县把肉鸡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培育壮大,肉鸡饲养量达到1亿羽,出栏8600万羽、占全省的75%,肉鸡首位产业实现全链闭合,圣越肉鸡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鸡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将肉牛养殖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通过“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和贴息贷款、商业保险补贴、母牛养殖补助等多项惠民扶持政策,解决了经营主体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通过示范引领,推动了肉牛产业的优化升级‌,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通过“六补三奖”政策,包括补贴基础设施、产犊母羊、优质饲草等,推动了肉羊养殖规模的扩大,新建了多个万只肉羊良繁基地,肉羊饲养量达到74万头,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和提质增效行动,先后谋划出台了棚圈奖补、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补助、青贮饲草补助、扶持贷款等一揽子支持政策,2024年以来,共维修湖羊养殖基地44个,建成棚圈1.64万平方米,屠宰肉羊10614只;政府通过改造低效郁闭园、推广设施农业等方式,提高了生猪养殖的效率和产量‌,达到了29万头。

  同时,镇原县围绕“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生产、精细化加工、订单化销售”的思路,实施养殖业牵引行动,推动肉牛、肉羊、生猪及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良繁体系建设、扩群工程和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打造百亿级草畜产业集群。肉牛产业聚焦“母畜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改良肉牛3.5万头;肉羊产业引培优良品种,改良10万只;生猪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提高粪污利用率;饲草产业提升综合能力,种植优质牧草,推动养殖产业量质齐升。(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张凡)

Copyright © 2000 - 2025 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