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同欣50万吨轻烃深加工、寰泰全钒电解液、润庆精细化工等项目汇聚西峰工业园区,推动油气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酒钢西部重工能源装备制造、远景能源庆阳智慧储能系统制造等基地建成投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壮大……在西峰区,工业经济发展势头正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庆阳三一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风电机组。
吊装发电机、安装铜排、紧固变桨轴承……近日,在位于西峰工业园区北部工业集中区的庆阳三一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组装风电机组。
“我们正在组装的是一台5.6兆瓦的风电机组,组装完成后经过检测及安装机舱罩即可下线,运往华能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机组基地,实施吊装、测试,最后并网发电。满负荷状态下,每小时发电量可达5600千瓦。”庆阳三一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杨殿明说,年后复工以来,已销售20台(套)风电机组。
据了解,庆阳三一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西峰区招引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风电主机。项目于去年4月份正式投产运营,目前,公司具备3兆瓦至15兆瓦全系列机组平台,所生产的大兆瓦智能风机具备“高、大、长、智、轻”等特点,可满足庆阳地区风光资源的开发需求。
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投产,壮大了工业产业集群,能源化工产业随之蓬勃兴起,延长了油气产业链条。位于西峰工业园区南部石化产业园的庆阳瑞海嘉LNG工厂尾气提氦综合利用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庆阳瑞海嘉LNG工厂尾气提氦综合利用项目是市、区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实施的下游产业项目。该项目拥有国内首套以液化天然气(LNG)工厂BOG气体作为原料、使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常温条件下制取高纯氦气的装置,平均生产每标方氦气能耗小于5千瓦,氦气回收率达95%以上。年处理天然气可达3亿立方米,年产液化天然气20万吨,并具备年产20万立方米氦气和3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能力。
“我们以庆阳瑞华能源LNG工厂尾气为原料,通过脱氢、膜分离、变压吸附等技术步骤,可生产出99.999%的高纯氦气。”甘肃庆阳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肖盼告诉记者,该项目早在2021年6月就建成投产,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生产氦气30余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
正在紧张建设的庆阳同欣50万吨轻烃深加工项目也是油气产业的延链补链项目。项目总投资63.15亿元,规划建设5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分离联合装置、15万吨/年顺酐装置、3万吨/年PBS装置等,并配套建设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项目于2024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地基处理和地管建设工作。
“我们这个项目以长庆油田及庆阳周边炼化企业液化气、混烃为原料,发展C3、C4产业链,主要生产丙烯、BDO、四氢呋喃、PBS等产品。”庆阳同欣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林武介绍道,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44亿元,可带动就业400人,对于庆阳市打造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强区富民的重点在工业。西峰区把工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根本,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省级化工园区为载体,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通过需求牵引、创新供给等多种方式,以“炼化提升、下游延伸”为路径,鼓励、推动石油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踊跃向“新”,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精准招商,加快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培育上中下游关联产业,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发展短板,聚力做大做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数字产业、低空经济“四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一个个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入驻园区、一批批新型工业化项目的建设投产,不断推动西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024年,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9户,完成总产值346.2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文/图 庆阳融媒记者 盘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