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需求、赢得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协同发展、服务民生为抓手,崆峒区用力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促发展,用实际行动化解群众身边难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效,用心答好民生“幸福卷”。
漫步在崆峒区东关街道解放中路辖区的紫薇花园小区门前,活动广场、回廊小亭、有声图书角、亲子互动区被斑斓塑胶跑道一一串联,孩子们在嬉戏玩闹,居民们或运动健身或聊天休憩……原本混乱不堪的小巷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得到多维度、全方位满足。
近年来,崆峒区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以党建“聚·邻里”为统领,坚持以“书记领办项目”为抓手,整合“双报到”单位、包抓共建单位共建资源,在辖区内全力打造集文化活动、法律普及、亲子互动、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室外活动场地,划分“睦邻时光”“邻听驿站”“友邻空间”3个功能性分区,设置景观小品、有声图书馆、普法长廊、禁毒角、亲子活动设施,让原本功能单一、定位模糊的休闲广场变成了适合全年龄段市民享受闲暇时光的魅力空间。
“我们聚焦辖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陌邻现象突出等实际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深化拓展‘聚邻里’党建品牌,坚持把阵地拓展到室外、把事实办到群众心坎上,建成全龄友好文明实践广场840平方米,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持续升级。”崆峒区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晓雯说。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服务既关乎民生,又连着民心。在不久前西门口社区的“周二说事会”上,居民郭阿姨和几位群众来到西郊街道西门口社区“芳邻客堂”网格之家,反映文化街缺少休闲座椅的问题。随即,社区立即开展调研,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实地查看,在辖区内确定了4个安装地点,并积极衔接包抓共建单位区总工会购置了4个美观结实的休闲座椅,第一时间安装到位。
“‘周二说事’真给力。我们反映的文化街缺少休闲座椅的问题,没想到这事一上‘周二说事会’,立马就解决了。”市民郭俊霞对社区的办事效率连连点赞。
“做足党味、做暖家味、做浓情味”。今年,崆峒区西郊街道西门口社区把传统的邻里文化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在“周二说事”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拓展打造“一米邻议事会”,全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服务、居民需求、综合治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等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大事小情,作为议事的主要内容,在圆形桌上同桌一座、合议一事,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单元和楼栋,确保社区管理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和服务群众全方位,同时推出具有创新特色的“邻之愿台账”,以“点餐、列单、派单”的菜单式服务为载体,实现区域内群众需求与现有资源无缝对接,在社区内营造了有事大家管、小区环境大家建、邻里有难大家帮的良好氛围。
不仅是在街道社区,崆峒区各乡镇党组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群众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幸福路”。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崆峒区寨河乡“报团取暖”向更大规模突进,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农社联建、资产共享、集中管理、分户经营、联农带农、托底分红、集体收益”八位一体运营模式,先后在大路村、鄢铺村、上滩村建设3个百头肉牛集中养殖小区。同时,抢抓市区牛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寨河乡依托稳健的市场拉动和项目支撑,持续放大群众懂养牛、善经营、会管理的传统优势,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链条化、效益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合作社现在养牛300多头,种植玉米500余亩。借助国家政策,牛场也得到政府补贴,大家一起‘种好玉米养好牛’,日子越过越红火。”崆峒区寨河乡闫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德说。
崆峒区持续在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上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聚焦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整合各类资源,增强服务意识,办好民生福祉“头等事”,奏响党建引领“最强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记者 胥蕾 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