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水:搬迁群众走上安居乐业致富路
初春,清水县的晨雾还未散尽,白驼镇姚黄村安置点的草莓大棚里已是一片忙碌。王秀兰弓着腰,将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轻轻摘下放入身后的筐中。“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可比山上的日子甜得多!”她笑着说。
不远处,梦美红养生枕加工车间内,缝纫机“哒哒”作响,张春霞正和姐妹们赶制订单,“以前住山沟里的土房子,现在搬进了‘小洋楼’,心里踏实了。”
这座青山环抱的村落,曾是清水县地质灾害隐患最突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启动,姚黄村村民告别雨天提心吊胆的老屋,陆续搬进白墙黛瓦的新居。
搬迁只是起点,如何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清水县以“一村一业”为抓手,在姚黄村奏响了安居与乐业的双重奏。
从安置点高处俯瞰,姚黄村草莓种植基地如绿毯铺展,一座座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4年,我们建设了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地坑式草莓大棚,栽植2万株草莓苗。现在大棚年产草莓3000余斤,收入13.5万元左右,除此之外,还能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就地务工。”白驼镇姚黄村草莓种植大户景爱林告诉记者,我们的草莓个大饱满、绿色健康,最近吸引了大量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安置点村民赵杰算起了“草莓账”,自己在基地务工的收入加上村集体分红,年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与草莓种植示范园形成产业协同的,是弥漫着药香的梦美红大健康产品研发中心。这个由返乡创业者王宏宏创办的企业,将当地艾草、荞麦壳等制作为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养生枕系列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预计今年总产值能达到500万元以上。
甘肃养源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宏告诉记者,“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镇800余户群众种植荞麦1.2万亩,48名群众在车间务工。”
穿行于姚黄村,新式民居错落分布,房前花草冒出新芽。
白驼镇姚黄村党支部书记李鑫表示,“我们按照‘家在绿中、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目标,开展绿化美化,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8个品种16万株。同时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栽花种草,绿化率普遍提升,村容村貌也明显改善。”除此之外,我们还完成卫生室、农家书屋、积分超市的提升改造,设立便民服务点,吸纳更多消费业态向家门口汇聚,让居民享受便利,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他补充道。
如今的姚黄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
据了解,近年来清水县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接续推进农房改善和搬迁安置工作,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49个,搬迁群众12311人。
正如村民新居门楣上贴着的对联所写:“避险搬迁挪穷窝,绿色发展拓富路”,当安居梦与产业梦同频共振,青山绿水间正铺展开触手可及的幸福图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