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健康中国建设 教育是基石 关键在人才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医师和教师都是受人尊敬的崇高职业,一个是救死扶伤的天使,一个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兰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李玉民已从医、执教37年。无论是担任外科医生、大学教授,还是从事医院管理、兴办医学教育,他始终以“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作为座右铭。本期“新华访谈”栏目对话李玉民教授,共同探讨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之道。
精彩观点
1

在您37年的职业生涯中,做过医生,当过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职业的?

在您37年的职业生涯中,做过医生,当过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职业的?
在您37年的职业生涯中,做过医生,当过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职业的?
教师是园丁,教书育人,用辛勤的汗水育人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尚荣光。医学博大精深,必须终身学习。从一名医学生到一位优秀医师,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培养,更需要自己刻苦钻研,潜心努力。唯有立德修行,孜孜以求,勇攀科学高峰,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1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优秀青年人才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动力。在我国现行的医学人才培养体制下,研究如何培养高水平医学研究生的内在规律是关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课题。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信息学技术等学科的进步,生物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当今的医学已经演变为更加集成和多元的医学模式。

从事医学教育多年,我深刻体会到,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一定要遵循医学发展规律,聚焦医学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生树立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刻苦钻研技术是基本的要求,精益求精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探索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源泉,以病人为中心是永恒的目标。

2020年,国家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四新”的基本原则,即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这是国家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1

教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导师,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会临床科研的思维、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智慧和能力。截至目前,我带教培养了160多位研究生。我深刻体会到,指导学生,许多时候是做人做事的交流和影响。学会了做人的原则,精通了做学问的方法,练就了做事的本领,必然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您谈到了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您成长和奋斗的历程中,有这样的引路人吗?

您谈到了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您成长和奋斗的历程中,有这样的引路人吗?
您谈到了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您成长和奋斗的历程中,有这样的引路人吗?
回顾我成长和奋斗的历程,我要特别感谢启蒙老师李世雄教授。1989年5月,李老师送我去天津师从著名外科内镜专家鲁焕章教授学习内镜技术,回来后我在西部率先开展了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并很快推动了甘肃地区ERCP的诊疗工作。1999年,李老师指导支持我在西北率先开展肝脏移植工作。此外,还有腹腔镜外科技术、重症医学、精准外科、消化道肿瘤规范手术的推广应用等工作,开创了多项甘肃省医学先河。在这些创新性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也一直秉持和传承李世雄老师的治学思想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认真培养带教我的学生。
1

如何培养临床与科研兼得的医学人才?

如何培养临床与科研兼得的医学人才?
如何培养临床与科研兼得的医学人才?

如何培养临床与科研兼得的医学人才,是我一直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医学的快速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临床医生的科研思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临床医生既要学习生物信息技术,又要应用生物信息技术,还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样“全才”型的要求,对一个外科专家来说需要更多的付出:要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握镜(腹腔镜和内镜),大脑还要有生物信息学的思维和敏锐的临床观察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医学概念在不断更新,学科边界在逐步打破,例如腔镜和内镜技术衍生出来的“粘膜外科”和“浆膜外科”就是很好的例证。医学进步日新月异,诊疗方法不断创新,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医学对疾病的传统认识。因此,只有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努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以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和科学技术去解决医学难题,才能引领和推动新时代医学科学创新发展,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全健康过程和生命周期服务的需求。

 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教育是基石,关键在人才。我们必须不断鼓励学生学习大国医者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只有将这份情怀植入学习与工作中,顽强拼搏、踔厉奋进、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