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要闻 人事任免 本网原创 专题

向绿而行绘新景——平川区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工作见闻

2022-09-09 17:41:31 来源: 甘肃日报

  暑气消退,秋高气爽,白银市平川区绿意葱茏。来到当地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冯园片区,只见一株株云杉、香花槐连片成行,金叶榆、丁香点缀其间,风光正好。

  “年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通过项目实施,短短几个月,树长起来了,山绿了,大家的心情也变好了。”冯园片区苗木管护员窦一航每天穿梭于附近的4个山头,为近8万棵苗木灌溉、松土、除草。

  窦一航介绍说,国家储备林项目各片区管护队伍细化任务分工,定期查看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灌溉,跟进修枝整形,清理树穴杂草,科学精细化开展绿化管护工作。

  近年来,平川区全面落实“美丽甘肃”“绿色白银”建设要求,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为依托,大力构建“两屏两廊两道多点”绿色生态体系,做足“河的治理、水的涵养、绿的底色”三篇文章,谋划实施4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推进建设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

  根据平川区山地面积较大的实际,当地选择在低矮丘陵、集中连片的王家山、水泉、宝积、共和、黄峤片区内推进建设45万亩国家储备林,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搭配”原则,创新实施“国储林+N”模式,大规模推进全域植绿覆绿。

  在造林植绿的过程中,平川区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优先选用柳树、国槐、侧柏、云杉、文冠果等乡土树种,规避了树种“水土不服”的隐患。同时,充分利用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全面推广应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

  在管护方面,平川区采用“3+5”造林管护模式,施工方“三年造、五年管”,验收后交由政府统一运营。“今年气温偏高,片区5000亩树的管护任务非常艰巨。管护员工被分配到不同山头,对树进行管理,确保新栽的苗木

  顺利度过了高温天气。”冯园片区苗木管护负责人赵新国说。

  截至目前,平川区有13家企业参与储备林建设,在18个片区同时开展造林,完成整地

  12万亩、造林9.2万亩,建成供水蓄水池12个总计95万立方米,其余蓄水池正在加快建设。

  “根据国家储备林项目效益分析,45万亩碳汇林建成后,可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可年均吸收二氧化碳720万吨左右。”平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黄兴多介绍说,项目建设将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务工8000余人,人均可增收4.5万元。同时,经济林运营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有效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平川区还将“绿色通道、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沙河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域无垃圾、村集体经济”有机融合,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国储林+绿色通道”模式为例,平川区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在G6高速、G109线、S209线、S308线等交通主干道开展沿线绿化,采取多树种、复合混交造林等方式,实现一路一景一特色,全面扮靓交通干线,进一步提升道路“颜值”。

  在省道209线宝积镇路段,一棵棵新栽种的云杉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在响泉高速引线道路旁,银杏、金丝柳、刺柏等树苗为沿线增添了浓浓绿意;在S308线,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国储林+绿色通道’建设,改善了原有单一的绿化形式,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园林景观,高标准推进了城区绿化建设。”黄兴多说。

  今年,平川区以生态建设带动绿色发展,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国家储备林、黄河沿岸生态廊道、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建设,积极谋划大生态大产业,力争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全地域、全流域、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