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3 01-13 17:54:23 来源: 白银日报

统筹水资源 做好水文章——会宁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综述

2023-01-13 17:54:23     来源: 白银日报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谋划解决祖厉河治理难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立足祖厉河黄河上游一级支流特殊资源禀赋,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持续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在修筑堤岸、治理河道的同时,全面推进“祖厉河聚水+淤地坝集水+坡改梯拦水+小流域治水+氧化塘截水+水保林蓄水”的“1+N”综合治理模式,打造了众多经济带、生态恢复保护区,走出了一条富有会宁特色的生态环境建设新路子,一条“惠民河”正在人们的视野中蓬勃发展。

    祖厉河+淤地坝“集”水 构筑绿色发展“生态路”

    会宁县全面推进重点区域封育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封育保护、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侵蚀沟综合治理和人工林草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开展祖厉河流域黄土高原固沟保塬,协调推进渭河、关川河生态湿地综合治理,实现在黄河上游华家岭会宁县境内的河沟谷中修建多座淤地坝,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湿地面积,奋力创建黄河上游华家岭“两山”基地和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目前,会宁县已实施庙湾、苏堡、张家山、武家岔、糜地湾、周湾1号、2号等7座淤地坝,治理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拦蓄水量30万立方米。

    祖厉河+坡改梯“拦”水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会宁县因地制宜、因水施策,借助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坡改梯工程,建设新庄塬现代丝路寒旱生态农业产业园供水、河畔镇乡村振兴智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产业园上水等旱变水现代农业科技园;同时,依托靖会电灌、引洮供水工程,提档升级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实施“长藤结瓜蓄”“围追堵截拦”“智能用水节”等水系连通灌溉系统,用好水资源、做足水文章,群众期盼多年的“民生工程”一个个落地见效、结出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会宁已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0个,累计治理坡耕地11365.53公顷,拦泥82.4立方米,拦蓄水量190.2万立方米,水浇地面积有望从23万亩扩大至71.21万亩,人均水地达到1.5亩以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注入“源头活水”。

    祖厉河+小流域“治”水 共护增收致富“幸福河”

    治理水土流失是守住绿水青山的关键,更是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多年来,会宁县把治理水土流失当作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着力构筑“一带两廊三区”的立体化县域生态格局,全力打造绿色秀美山川,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据了解,会宁县对祖河干流、八里沟、响河川、太平沟、涝池沟、五里沟、糜地湾、六房岔、彭湾、碳山沟、中川河、烂泥河、芦岔、苦水、宝川、仓哇河等17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84.30平方公里。

    祖厉河+氧化塘“截”水 绘就老区振兴“山居图”

    会宁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产业经济,多措并举助力县内经济、城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会宁县进行了城区、郭城驿镇、头寨子镇3处氧化塘建设,在净化水质、蓄滞雨洪、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城市蓝绿空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污水处理,不断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逐步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改善城乡生活污水“脏、乱、差”的现象,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祖厉河+水保林“蓄”水 扮靓绿水青山“新颜值”

    会宁县围绕构建祖厉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带,积极探索祖厉河“生态治理+”的路子,坚持生态“治城”、示范“治河”、全域“治山”、统筹“治污”、创新“治村”、产业“治田”,持续推进祖厉河生态廊道建设暨国道247线综合治理。同时,乘势而上大规模推进荒坡治理、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水源涵养效果明显;积极推进会宁县黄河上游华家岭“两山”基地建设,用实际行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生态美丽新会宁。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会宁县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共营造水土保持林9187.88公顷,拦泥38.6万立方米,拦蓄水量98.3万立方米。

    辗转时过境迁,须臾沧海桑田。治理祖厉河,改善水环境,修复大生态,是会师儿女多年来的热切期盼,也成了会宁县布局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如今在会宁这片希望的原野上草木静美、阳光和煦,充满生机。祖厉河区域内90%坡耕地梯田化,60%荒坡林草化,年输沙量减少215万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5%以上,县域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12.68%、56.76%,一座绿色魅力之城正崛起于陇中大地。(记者 吴晓 通讯员 牛丽娜)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