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3 09-26 17:48:57 来源: 凉州区融媒体中心

凉州区:保护古树名木 守护有生命的文物

2023-09-26 17:48:57     来源: 凉州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岁月的痕迹,一叶叶新绿记录着保护和传承的自觉。凉州区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保护长效机制,强化保护措施,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让“绿色文物”焕发勃勃生机。

    在凉州区韩佐镇宏化村一组的地块上,四株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醒目的标识标牌如同古树的“身份证”,详细地标注着国槐、侧柏、桑树的详细信息。它们既承载着宏化村岁月变迁的历史记忆,更寄托着村民的乡愁。

    凉州区韩佐镇宏化村一组72岁老人韩永奎告诉笔者:“我现在70多岁了,我们从懂事起,这棵树就这么大,我以前问过我爷爷,你知道这棵树是什么时候栽的吗?爷爷说他六七岁时,这棵树就这么大。到现在,将近七八十年过去了,这棵树依旧这么茂盛。所以,我们现在要教育后代们保护好这棵古树,给后代们留一些历史的见证。”

标识标牌让每棵古树都有了“身份”信息

    古树名木是历史和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重要物种资源、提升改善生态环境,更是留住乡愁记忆、共建美好家园。当地群众把护树作为一种造福子孙的美德延续着。村民柴锡元家的两块土地紧挨着古树,在耕种过程中,他家自觉承担起保护义务,用行动守护着“绿色文物”。

    凉州区韩佐镇一组村民柴锡元说道:“我的两块地近靠两棵古树,在生产中不深挖土地,以此减少对树根的损伤;不乱折树枝,为每棵树留出一定的生长空间,来保护古树的生长。”

    凉州区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区共普查到古树名木698株,重点分布于农田耕地、乡村道路、果园宅院,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45株,占总株数的6.4%。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凉州区坚持定期监测与日常养护相结合,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管护单位责任、责任人和日常养护人员责任,因树制宜、分类施策,科学精准落实养护措施。如今,更多的古树名木得到了保护,每棵古树都有“身份证”“健康档案”“养老方案”。

    凉州区林草局干部陈余元介绍说:“古树名木是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活文物、活古董’,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我区古树名木,我局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围绕‘保护古树名木,共享绿水青山’活动主题,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营造全社会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另一个方面是对古树名木开展全面普查,对古树名木的树种、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冠幅、权属、生长状况与环境、管护责任人等因子建立了档案资料。再一个方面是按照‘一树一策’的原则,落实围栏保护、加固支撑、培土、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护措施。”(马艳 俞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