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4 03-21 17:31:16 来源: 兰州晚报

苦水高高跷 一寸高跷一寸生活

2024-03-21 17:31:16     来源: 兰州晚报
字体:
分享到:

巨海全在社火表演现场

    在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表演现场,巨海全时不时穿梭在准备表演的演员队伍中,帮年轻演员化妆、检查装备、仔细叮嘱表演细则……社火表演开始后,他依旧跟着队伍前进,疏导人群,一刻也不停歇。

    今年70岁的巨海全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苦水高高跷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着父辈学习踩高跷,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真正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

    1

    一米五的高跷是故事的开始

    作为苦水高高跷代表性传承人,70岁的巨海全已不再参加高跷表演,更多地承担幕后工作。从小看着父亲踩高跷,巨海全的心里埋下了好奇的种子。从开始的好奇新鲜,到后来第一次踩高跷,他始终牢记父亲传授的技巧,“上三圈下三圈,腿绑紧,腰挺直,步子要稳”。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前期准备一定要做好,这也是父亲教给他的第一课。

    “小时候看着父亲在院子里给哥哥巨宝全教踩高跷,看着哥哥踩着两米多高的高跷在院子里转,那么高大,我特别羡慕。”巨海全说。

    在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工作的时候,由于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巨海全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和哥哥踩高跷的场景,于是那颗悸动的心又重新被唤醒。

    “那个时候材料稀缺,制作一副高跷很不容易。我花费力气找了两根一米五的椽子,又找到一个小木匠,凿了两个眼,做了个脚踏板,再用捆被子的绳子绑在腿上,一群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就这样开始学习。跌倒、起来、再跌倒、再起来,无数次的循环,我们乐此不疲。”巨海全说着过往的故事,眼睛是明亮的。

    2

    两支社火队互相竞争 高跷越踩越高

    苦水街社火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南北两街道的两支社火队闹对台社火。其中一支社火队一旦决定闹当年的社火,就隆重举办“发牌”仪式,胁迫对方不得不接招“发牌”。两支社火队肚子里都憋着一股气,以压倒对方为快。

    第一次闹社火的时候,巨海全开心地领到了一副两米的高跷,“我装扮的是娘娘,杨国强装扮的是丫鬟。踩着高跷自豪地走到街上,上万的人观看社火,我们越踩越稳当,越踩越有劲。从那以后,慢慢地我们踩熟练了,就换成了两米七八的高跷。”

    巨海全自豪地说:“我们北街的高跷踩两米八,南街的就踩三米,你三米我就三米二。我们的高跷就是在南北两街的社火竞争当中高起来的,你高我就要比你还高。”

    据巨海全介绍,高跷制作也有要求,制作高跷的材料是一根长四米左右的椽子,把两头截断剩三米八左右,脚蹬要用柳木,柳木在木材里又硬又柔,不容易烂掉和踩断。苦水高高跷的突出特点是它的高度,一般在三米多,加上表演者的身高,苦水高高跷可达四米七到五米。

    3

    高跷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起源于古代农村祭祀社神(土地神)的仪式,人们通过祭祀社神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少年来,哪怕风雨更迭时移世易,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一直保留着。

    巨海全说:“高跷是祖辈传下来的绝技,也是一门民间表演艺术。高跷踩得越高,大家的生活就越好,它象征着我们的生活从低走向高,一天比一天好。”

    也有人问他,为啥你们不经常演社火,一年多演几次,也让外地的朋友看看。巨海全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乡俗,有讲究,也不是说演就演的。有这么一个活动,一年当春,有干头,有个新的起点。”

    以前经济落后,演社火衣服是旧的,高跷是矮的。巨海全回忆起过往,不禁感慨,“现在经济发展飞快,社会在进步,高跷也发展了。我们要把社火演好,让外地的朋友看了也说好。”

    卸下高跷站在人群里,看到现场群众热烈的欢呼,巨海全作为传承人心里也很高兴,“希望下届闹社火时,我们的表演比今年还要好,我们的高跷踩得比今年还要稳当,还要高。”

    4

    我们的愿望就是走向世界

    记者了解到,苦水社火已有700多年的历史。1983年,苦水街正式成立了社火会,如今已经发展到800多人。今年的二月二社火表演队伍中,年轻人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半。原先闹社火,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出两三个人。如今,好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上学去了,所以参与表演的人就少了一些。但社火种类保留的还是十分完整,过去有的现在都有。

    苦水街社火是自发性的,去外地的人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回来义务演出,就是为了把祖辈传下来的社火传承下去,不能让这门艺术断了。

    巨海全带了很多徒弟。他的孙子巨香敏今年14岁,原先踩一米的高跷,现在已经开始踩两米的了,小小的少年演起来很稳当。“我感觉很高兴。下一次闹社火,我的孙子就可以踩将近三米的高跷,这门艺术后继有人了,他们能够把700年的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他说。

    “希望我们的高跷能超过四米,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往上高,一寸一寸往上高,今天踩了一个三米五的跷子,就会好奇三米六七是什么样子,这是在功夫到了的情况下慢慢增高的。南街的跷子把北街压住,北街的跷子把南街压住,这是一个互相竞争互相比较的过程。我们的社火越演越好,越演越红火,以后不仅要让国内知道,也要让世界知道我们苦水有个高高跷,我们的愿望就是走向世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周霜 费勇玮 通讯员 霍力 文/图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