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出实招 产业发展提效能
——兰州新区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
兰州新区以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攻坚”行动,全力以赴稳产业稳就业稳增收,有力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于全省前列,乡村全面振兴跑出加速度。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积极探索高质量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靠实主体责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成立新区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牵头抓总和统筹调度。强化园区、镇党委抓乡村促振兴责任,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纳入新区绩效考核,建立季调度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确保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建强头雁队伍。全面推广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做实村干部“选招引培”四项措施,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9个,组织56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97%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引育乡村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坚持外引内留、全面培养、合理利用的“人才观”,举办“才聚新区·智创未来”等各类招才引智活动11场次,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工人1040人次,为农业重点企业引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50余人。
聚焦重点,壮大富民产业。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农民稳步增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赋能。创新发展“一高三新”现代农业,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农业休闲、生态景观展示等3个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花卉等一产“扩面增量”,预计上半年一产产值增长30%;二产“延链升级”,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13.67亿元,到位资金13.32亿元;三产“量质并重”,打造农文旅5条景点线路,1-5月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96.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5亿元,同比增长100.31%。联农带农多元化促增收。完善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发展模式,推广“国有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财政衔接资金产业项目15个,70个村集体经济与5775户脱贫户建立稳定利益共同体。输转脱贫劳动力8664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65人,城乡富余劳动力输转2.42万人。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发展。推广“产业联盟”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园区、职教园区和现代农业集群优势,大力扶持村集体发展日化、劳保、农机、种养殖、冷链配送等服务产业,一季度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12.66万元、同比增长138%。
关注民情,赋能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合推动各类资源和社会服务下沉镇村,打通服务群众“最前沿”,激活社会治理“最末梢”。全科网格精细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村级事务公开等20项清单,将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19个方面统筹到372个网格内,创新党支部包片、党小组包社、党员包户模式,划分一级网格4个,二级网格56个,三级网格159个,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用情用心排解民忧。开发建设“兰新e家”民情通微信小程序,搭建民情“直通车”,扎实开展“一亲三心”活动,压茬推进10件群众可感可及实事,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8个方面事项5760件,提供咨询解答27076次,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7%以上。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治理高价彩礼、推进农村基层移风易俗,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文明程度,中川镇赖家坡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甘肃省村规民约先进村。
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紧盯城乡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规划,以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为落脚点,挖掘乡村潜力优势,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空间布局等要素,开展“临港中川”“休闲西岔”“商贸秦川”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城市客厅”新业态,推动“产、城、农、人”互促共融。实施红火园建设等项目51个、总投资3.7亿元、完成投资1.63亿元,新开发的中川史喇口乡村旅游景区、秦川石门沟景区、西岔陈家井秦东生态农场成为今年“五一”近郊游客新的打卡地。积极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示范村、和美乡村建设,强力推动保留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风貌改造、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工作,实现农村净化、美化、绿化和通村道路、村社巷道硬化、亮化,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省级和美乡村1个。深化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建成投用生活垃圾转运站6座、填埋场1座,农村区域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旅游美丽新区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