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进兰州新区,栖霞湖畔,碧水澄澈荡漾,草木青翠蔓发;史喇口乡村旅游区田园悠悠,鸟语花香,景色绚烂宜人……
可曾经,这里多为丘峁荒地,水不存、树不长,“风吹石头跑”的俗语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生态环境……
这一切改变的源头,皆因引大工程引来一渠清水,润泽了秦王川大地。
有了引大入秦的水,再有了优惠政策、营商环境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叠加,加之兰州新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实干,历经12年建设,兰州新区——这座绿色宜人、温润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已然在广袤的秦王川大地崛起。
引来“幸福”水 润泽秦王川
“引大工程通水至今已30年,30年来没有出现过重大运行事故,实现了当年提出的‘一定要把引大工程建成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程’的构想。”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正告诉记者。
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省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综合性骨干水利工程,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乡生活、工业、生态、调蓄和水能发电等功能。1976年开工建设,1994年总干渠建成通水,建成支渠以上输水渠线长达1265公里,供水区现有水库12座,总库容4321万立方米……
引大入秦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一个引进外资、实行国际招标、外商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也是世界银行贷款援华项目的样板工程,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全省十大建设成就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甘肃地标建筑之一;素有“西北都江堰”和“人工地下长河”的美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张正介绍,兰州新区发展12年来,省引大中心积极服务新区开发建设。近5年来,引大工程累计向兰州新区、白银市、永登县、景泰县等地区,调配各类用水近18亿立方米,保证了50多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直接受益人口超120万。此外,省引大中心还联合兰州新区,先后建成了尖山庙、山字墩、石门沟、刘家井、庙儿沟等水库,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水,并投资实施兰州新区供水项目引大渠道除险加固和引大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解决了关键渠段的安全运行问题,有效提高了工程输水保障能力。兰州新区充分利用引大入秦工程供水,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水源保障工程和水系联通工程,快速推进生态修复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厚植生态底蕴 绿色新区崛起
水利则万物生。
在大通河水积年累月、连绵不断的滋润下,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变化日新月异——水阜河畔波光粼粼,水鸟时而嬉戏时而集翔;百花公园里,绿树成荫、花草芳香;临港花海中大片马鞭草竞相绽放,吸引游客拍照……
12年来,兰州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1万亩,林草覆盖率提高至46%,城市绿化景观面积达2200多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已成为兰州新区群众和游客眼中的新常态。
今年8月举行的“回望通水三十年 共谋引大新未来”老中青座谈会上,原省引大管理局纪委副书记孙舜动情地回忆说:“如今,干旱缺水,风沙肆虐的秦王川大地,远山近区绿树成荫,麦浪滚滚;高新农业鲜花怒放,瓜果飘香;现代工业引领潮头,走出国门……”
“今年是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2年。12年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宽阔笔直,一个个花园美景建成投用,发展的新区日新月异。我生活在这里,我非常自豪,新区的快速发展也有我们引大人的一份功劳。”孙舜的话里,洋溢着对秦王川这片热土的喜爱,更充满着对引大工程哺新城惠民生、铸水利事业丰碑的骄傲。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为兰州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12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375亿元、增长76倍,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70万人,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4万户,自2017年起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于国家级新区前列……
12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个、总投资6000亿元,构建起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引大工程将迎来一个重大喜讯:阔别24年的设计用水指标可望全面恢复,这意味着引大工程有了更充沛的水资源。”张正还介绍,近年来,随着供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省引大中心一直多方联系、积极协调,特别是2023年以来更是竭力争取早日恢复指标。目前,这一事项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黄河水利委员会已同意恢复引大4.43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待水利部正式批准后执行。
“未来,省引大中心将继续和兰州新区保持密切联系,全力以赴保障兰州新区供水,更好助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我相信,站在新的起点,奔跑的兰州新区也必将书写新征程上国家级新区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张正说。(兰州新区报记者 史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