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早上,走进甘肃民乐县乐民新城,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柏油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简约大气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重要路口和商业街道挨个儿的地摊一字摆开,许多居民挑选着生活用品、唠着家常,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近些年来,民乐县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按照“安置区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联合发展,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搬迁安置区治理新路径。
街乡共建建强组织体系
“乡村振兴也是人心的振兴,我们把党组织建在安置点上,让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日子自然越过越好。”从浅山区搬到城市,生活变化大,如何才能让村民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问题一抛出,民乐县乐民新城幸福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晓莉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针对生态及地灾搬迁安置区党组织组建不及时,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短板弱项,民乐县制定下发加强生态及地灾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新建幸福苑、富强苑、复兴苑党群服务中心,成立3个社区党委,根据党员分布和网格划分情况,科学精细划分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7个、楼栋党小组16个,让搬迁群众有事能够找到组织,有困难能够得到帮助。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进党员亮明身份、承诺践诺、设岗定责,每个安置社区由1名县级领导干部、10名共驻共建单位党员领导干部、3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结对联系,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完善党组织精细化服务群众体系,在安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业主委员会,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居民公约,开展“幸福敲门”“邻里半月谈”等活动,广泛吸纳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充实到各小区网格体系中,针对性开展爱心义诊、家政服务、电路检修、困难救助等志愿服务。
村社共治让服务实起来
“王阿姨,明天早上九点到六坝镇社村共治中心进行养老保险生存认证,以前需要去村委会办理的事情,以后都在这个中心办理”,六坝镇王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世源向群众电话通知村里最新动态。自从六坝镇社村共治中心运营以来,王官、铨将等6个村干部在村社共治中心办理集镇搬迁群众便民服务诉求,实现由“群众两头跑”向“干部两头跑”转变。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针对集镇搬迁安置点群众遇事习惯性向原居住地党组织寻求帮助情况,民乐县实行搬迁群众“一方隶属、双重管理”工作模式,明确搬迁群众依法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土地承包权等各项权益不变更,探索建设社村共治中心,设立党员活动室、乡贤议事室、品牌调解室、村工作室、萤火虫驿站和服务大厅,由搬迁群众150户以上的村选配村干部进驻村工作室,代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证明事项开具、矛盾调处和就业服务等方面事项,有效消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构建“服务管理社村联抓、民生事项社村联办、矛盾纠纷社村联调、平安家园社村联创”联动机制,由村社共治中心对92名组织关系不在原居住地的农村党员统一管理,从村干部、党员中推选网格员13名、楼栋长78名、单元长240名,承担处理婚姻家庭、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矛盾。
公司运营增收入促发展
“今年,村党支部计划将5000亩高标准农田集中流转村股份经济公司,建设黄芪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家每亩获得1000元地租保底收益,村股份经济公司通过马铃薯产业“二次分红”增加村集体资金”,民乐县永固镇滕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许世红在党员大会上向群众通报道。
为应对搬迁群众进城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等难题,民乐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破解之策,深化“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以公司化运营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户+基地”“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支持乡镇对产业发展互融、基础设施互通的村整体规划,组建片区党委、党建共同体等功能型党组织,建成84.5万亩高标准农田、3.5万吨马铃薯气调库,委托集华农业、鼎丰种业集中经营,每年村股份经济公司通过马铃薯产业“二次分红”增加村集体资金160万元以上,群众年人均增加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公司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通过整合集体资产资源、引入投资主体等方式,注册成立村级实体公司16个,联合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争引社会化服务项目,打造乡村磨坊、乡村冷链、乡村挂面加工作坊等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案例,去年试点村农业发展公司承接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2.75万亩,经营性收入达220万元。(尚明 徐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