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第一时间发现、受理和解决居民各类问题;
“一张网”,将民生诉求、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前端;
“一张网”,把人员下沉到网格,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
……
“做调解工作时,一些日常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有时却决定了调解能否顺利进行。我们是为群众服务的,要把耐心、细心放在首位。”日前,在山丹县世博丽景小区小广场,网格员郝俊琴正在传授自己化解矛盾纠纷的“小妙招”。
这是山丹县“党建+网格”城市社区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持续优化网格设置,拓宽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推动组织体系延伸到底、资源力量下沉到底、治理路径畅通到底,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托起群众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组织引领“升格”,织细网格“精密度”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作为基层治理最小单元的“网格”,却能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零距离”。如何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社区治理的“基础单元”互联互动、互融互促,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成色。为此,山丹县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按照300-500户标准,统筹辖区功能布局、党员数量、人口规模等因素,整合党建、综治、公安等各类网格,科学设置“全要素网格”100个,有效配置资源,缩短服务半径,变“各吹各号”为齐吹“集结号”。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虽‘退’但不能‘休’,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网格党小组是社区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愿意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贡献微薄力量”……在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党群议事会”正在举行,热心居民、社区党员、网格员以及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等齐聚一堂,围绕社区网格片区如何设置党小组、选谁担任党小组组长、社区党支部如何对网格党小组进行管理等问题,面对面协商讨论,心贴心解决问题。
就近就便、党员适量、无缝覆盖。目前,山丹县在城市社区将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到楼栋,成立网格党支部39个、网格党小组61个,“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党建架构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网格中、事情办在网格内的良好工作格局。
先锋力量“入格”,跑出服务“加速度”
网格员就是群众的“眼睛”“耳朵”和“喉舌”。只有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才能推动形成多样化社会服务网络,从而实现社区服务精细化、社区治理精准化。
针对网格化管理推行过程中,社区人员力量无法有效覆盖网格、网格力量薄弱等问题,山丹县严格落实“1+1+1+N”网格人员配备要求,每个网格确定1名社区干部包联,配备1名网格党支部书记、1名专职网格员和楼院长、单元长等多名辅助力量,采取定格、定岗、定人、定责“四定”措施,确保网格“反应灵敏、一触即发”。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100名网格员、162名网格协管员常态开展入户走访、便民服务、矛盾排查,做到了“格格见干部、事事有人管”。
“小区里停车位少,回来晚了车辆没处停”“小区里晚上黑漆漆的,路灯也不亮,进出很不安全”……在龙首东路博兴小区,网格员们正耐心收集着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找准问题方能对症下药,在网格员的推动协调下,博兴社区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路不平、灯不明、车位不够停的问题80余件,调处物业纠纷60余件。
如今,全县12个社区设置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示范岗340个,2500多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网格开展“六联六式”服务300多场次,高效解决9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区治理的“精度”和“温度”持续提升。
多元共治“提格”,加热民生“大温度”
“设施陈旧、垃圾如山、私搭乱建……基础实在太差,吓退了不少物业公司。”说起老旧小区治理难点,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县有“三无”小区60余个,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口少、基础差、管理难、物业企业不愿接管的问题。
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越是艰难越要向前。为此,山丹县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大力培育“红色物业”,按照“小区睦邻中心+业委会+居民”自治模式,打造和兴园、新城名苑等开放式小区睦邻中心5个,物业企业党支部9个,业委会143个。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三亮”活动,按照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四单制”服务模式,共解决小区充电桩损坏、车辆乱停乱放等“小情大事”96件。
“人在网格中走,事在网格中办,情在网格中结”。各类社会力量下沉网格、服务网格,向居民“要”问题、与邻里代表“谈”问题、协调物业公司和共建单位“解”问题,群众支持、配合、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性空前高涨,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已然形成。(范星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