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4 11-18 18:02:37 来源: 平凉新闻网

农机添动力 农田“丰”景好

2024-11-18 18:02:37     来源: 平凉新闻网
字体:
分享到:

    原标题:农机添动力 农田“丰”景好

    ——静宁县多举措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护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初冬时节,走进静宁县山头梁峁,覆膜机采收机来回穿梭,机械轰鸣,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一幅多彩农机绘大地的耕收画卷徐徐铺展。

    静宁县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立足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锚定农业强县建设目标,坚持做强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聚焦“引进、推广、提升、监管”四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全县农机化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提供了坚强支撑。

    政策护航

    落实购置补贴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机装备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助力农民解放劳动力,增加收益,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面对实际需求状况,静宁县不断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为保障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实施更加安全、高效、便民,在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要求,开展补贴办理工作。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作业补助等举措充分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合作社发展扶持项目和农机装备提升项目,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全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积极推进补贴重点向马铃薯、玉米、小麦等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全程拓展,重点补贴大马力高性能拖拉机、玉米免耕施肥高速精量播种机、高效植保机、玉米籽粒收获机、节能环保高品质烘干机等高端农机设备,累计为2万多农户兑付农机具购置补贴1亿元,实现全县农机装备动力机械由小马力向大马力、两驱向四驱、单项作业向复合作业“三个转变”。据了解,2024年全县共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708万元,支持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2860台(套),受益农户2425户。

    界石铺镇关湾村农户闫百林就是受益者之一。连日来,闫百林驾驶着马铃薯采收机,带领拾捡工人,利用机械开渠抛挖自己种植的180亩马铃薯。这放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可如今实现了,他将这一切的功劳都归于手中驾驶的这台机子。

    “我承包的亩数多,大地块全是合作社的机械,因为有补贴,我只需要花费较少的费用就行,比市场价格还便宜。”闫百林说。

    在关湾村山头的另一边,关湾村农户杨胜军正在利用覆膜机覆膜。据杨胜军介绍,他种着100亩地,主要是玉米,因为家里养殖了100只羊,需要食用玉米秸秆。“自家的覆膜机,买的时候有补贴,农忙给自己家里用,闲时通过帮助村民赚取一些劳务费用。现在的机械真是解决了家里没有劳力的大问题。”杨胜军感慨道。

    聚焦重点

    实施农机项目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

    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标志的农业机械在实现耕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静宁县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播的思路,加大农机项目申报与建设,引导农民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实现快速发展。

    近年来,陆续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果园机械化技术装备引进示范项目、合作社发展扶持(农机)项目、农机装备提升项目、农机服务主体装备提升行动,累计争取项目6项,资金达4000余万元。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有力提升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重点提升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及适合山区作业的机械保有量,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目前,全县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8661台,共有农机合作社26个,农机大户19户,农机协会2个,有农机维修网点180个,农机配件商店293个,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3.54万千瓦。

    静宁县以实施农机装备提升项目为契机,积极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中心,培育一乡多农机合作社,开办一村一农机服务点,不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创新代耕代种、土地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向种粮群众提供土地深松、精量匀播、减损机收等便捷化机械服务,以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引领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农业产业延链强链、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静宁县利贞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一家立足于农民需求,不断拓宽服务范围,让更多人受益的合作社。针对目前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种地以留守老人为主的现状,合作社主动上门联系这些无劳动力的农户,讲清机械化耕作的优势和农户的收益,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势,开展一条龙服务。该合作社业务经理崔栓虎介绍:“我们主要利用机具量的优势实施分散作业,经常作业的是熟客,常年打交道。我们承担深松整地、免耕播种、机械化管理、机械化收获等全程服务,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今年还与11家种植合作社联手,协作种植小杂粮、洋芋、玉米2400余亩,业务覆盖13个乡镇,实现了多方共赢。”

    产业兴“机”

    立足产业促进农机应用惠农利民

    聚焦马铃薯、苹果等特色产业耕播防收全程机械化和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新技术推广应用,引进飞防无人机、风送式弥雾机、履带式智能割草机、铺膜播种机、残膜回收机、薯类收获机、深松机等实用机具,基本实现粮食作物生产机耕深松、宽幅匀播、机械覆膜、无人飞防、机收减损全套流程机械化,它们的推广应用更是满足了农户的多元化需求。

    走进位于静宁县细巷镇曹川村的静宁县创收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依托项目投资60万元建设的集农产品收购和烘干服务为一体的4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映入眼帘,粮食中心的分离机,将玉米粒和玉米芯进行了分离,玉米粒则进入了烘干机,机械的使用,解决了农户晒粮难的问题。

    “这个烘干机一次能放入38吨粮食,每次运行2个半小时就能烘干,真正解决了种粮大户储存粮食的问题。”合作社负责人张健介绍,“烘干机还能带动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尤其对种粮大户来说,几百亩的粮食没有地方晾晒,容易发霉,农户来这里进行烘干,不管是他们拉回家自己用还是交售,都不愁粮食晾晒的问题。”

    据张健介绍,这还是一条循环的利益链。合作社—农户烘干粮食—扩大种植面积—提升机械使用率—合作社,这样的情况对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就有了保障,合作社的农机使用率也更高了,农户种粮得到实惠,合作社实用农机得利,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烘干机运行一年来,已经带动种植大户达30余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对农户来说,省工省力省钱。我们合作社的司机在农闲时也在这里加工挣钱,解决了就业,对大家来说都是有益的。”张健深有感触地说。

    采访期间,记者见到了来来往往的车辆,他们不仅是细巷镇本地农户,还有来自古城、曹务、八里等多个乡镇的农户,都来这里烘干玉米,以便于储存。

    八里镇靳坪村农户鲍大虎也将自家种植的玉米拉来这里烘干。“每斤7分钱的烘干费用,价格合理,我已经烘干了180吨的玉米。烘干后的玉米存放时间长,还能卖上好价钱。”在等待烘干的过程中鲍大虎算起了经济账。

    培育创新

    培优主体带动典型示范引领“激活力”

    按照“上下结合、配套联动、捆绑使用、集中投入”的思路,静宁县积极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农业技术示范等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质量监督、技术培训、信息宣传等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机使用示范区创建,因为今年静宁县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目录。

    静宁县充分发挥农技、农机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集中开展机械化生产技术与传统人工种植收获技术对比试验,同步开展苹果种植各环节集成示范,组织开展苹果种植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培训苹果种植机械手及服务人员120人,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理论考试,全部获得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农机实操水平显著提升。

    按照“农户主体、大户带动、企社共建、整体联动”的模式,推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强化农机农技农户深度融合,整山系规划、整流域推动、整片带开发,建成10个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带和14个千亩示范点,每年高质量完成85 万亩旱作农业种植任务,全程机械化覆膜80.5万亩,占总任务的94.7%。

    静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张建良介绍:“4年来,通过实施农机装备提升项目,全县农机化水平由65%提高到78%,成立农机合作社25个。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盛世达农机联合社,建立了智慧农机管理平台,农机作业服务队和应急抢险队,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提供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记者 李芳艳 杨红娟 文/图)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