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州区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统筹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嬗变之路。
“单面型”变“多元化”
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多点开花”,形成了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肃州区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持续推动蔬菜、种业、草畜等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全区制种面积突破40万亩以上,蔬菜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55万吨,蔬菜、花卉种子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250万头只,牛羊猪禽出栏增速分列全市前列。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36元,增速7.9%,“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有机融合,积极发展民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新兴业态,积极打造西峰镇西苑新村五彩乡居文旅小镇、泉湖草莓小镇、黄泥堡裕固族特色小镇等乡村旅游小镇,做靓农文旅融合文章。乡村产业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越来越美,农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要我建”变“我要建”
初冬时节的肃州乡村,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村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院内干净明亮、路人怡然自得,一幅村净、景美、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按照“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肃州区高标准编制了14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了“一乡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规划蓝图,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过程中,肃州区充分尊重群众发展建设意愿,出台“10+8+N”补助政策,抢抓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机遇,将农房改造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协同发力,四年累计新建农房改造示范点276个,新建农房11595户,同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暖、排污、环卫、绿化、亮化、生产管理用房、养殖圈舍等基础设施,配套日间照料中心、乡村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
“脏乱差”变“美亮净”
村道洁净如新,村落整齐排开,两旁的树木绿树成荫,房前屋后环境整洁,文化广场、健身设施错落有致……昔日垃圾堆积的“脏乱差”现象已难觅踪迹,在阳光的照耀下村庄显得格外美丽。
肃州区将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改善乡村面貌、聚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持续开展“三沿一部”、集镇、道路沿线、村庄街道、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效根治“脏、违、乱、差、堵”现象,推动农村环境向“干净整洁”转变。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实现全区15个乡镇、12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依托农房改造提升工程同步建设污水处理站78座,化粪池55座,提升泵站5个,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37%。同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470.3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287.7吨,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452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结合推广移风易俗,通过修订完善“一约四会”、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设置积分兑换超市等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育形成乡村文明新风,为和美乡村提“颜”增“色”,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气质在农村大地悄然生长。(雷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