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政策真是太好了,每月发放低保金,让我吃穿不用愁。每周还有护理员上门探访照料,生病了还送我去就医治疗,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每逢佳节还邀请我一起过节,感受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独自居住的视力一级残疾低保对象王师傅说……
近年来,金川区着眼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以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导向,聚焦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持续提升。2024年金川区民政局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城乡融合 救助改革彰显温情
金川区民政局从2022年7月起,将全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率先下放镇(街道),简化了审核确认程序,审核确认时限压缩了33%以上。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建立了城乡统筹、资源融合、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
目前金川区农村一类低保对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城市低保全额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农村特困人员按照城市特困人员标准予以认定保障,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
率先实现社会救助常住地申领、全“城”通办,彻底打破了申办社会救助的地域“隔阂”和户籍“壁垒”,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同时,以金川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和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阵地依托,积极探索打造金川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开展“政策咨询、接访登记、横向转办、纵向催办、跟踪反馈、定期通报”六项服务,为全区社会救助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搭建新平台,推进救助资源统筹,提高综合救助“含金量”。
截至目前,协调解决急难救助个案69例,实施救助123万余元,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以民为本 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金川区民政局以提升服务民生温度为目标,不断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把健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扎实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作为落实主动救助、提高救助覆盖面和救助质效的有效手段。
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网格“四级联动”的主动发现机制,形成以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主动发现队伍,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和急难情形。
同时利用社会救助信息综合平台预警监测系统“预警”,整合“线上+线下”,结合“主动+预警”,多渠道拓宽发现渠道,形成了“主动发现+报告”“主动发现+派单”“主动发现+协助申请”“动态管理+调整”的救助模式,确保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应救尽救,分层分类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以来,共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980余万元,为困难群众发放御寒取暖燃煤389余吨、米面油等生活物资2500余件,惠及困难群众19万余人次,切实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多元救助 救助服务提档升级
2024年1月,金川区按照“一年先行先试、两年总结成效”的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满足困难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工作服务站为载体,不断创新救助工作方法,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动实施服务类社会救助。
服务承接方根据入户走访情况,建立救助对象专项服务档案,为其制定“一对一”服务计划,提供访视照料、心理疏导、康复训练、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实施为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添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累计为低收入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生活协助、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等服务4200余人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其居住环境、个人卫生和健康等基本生活条件;累计为其他低收入人口开展社会融入、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服务40余场次,有效帮助其适应社会、提升能力。
告知承诺 诚信建设初见成效
金川区积极探索创新,率先在全市推行“救助+信用”服务模式,从“告知”和“承诺”两方面着手,在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社会救助申办程序、增强救助对象责任意识、培育救助对象诚信意识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困难群众救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入与退出有条件”“守信与失信受奖惩”的诚信意识,由“被动核查”向“守信告知”转变。
同时,充分发挥甘肃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和各职能部门数据共享联动核查机制的作用,通过“在线核查+线下协查+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实现承诺事项的及时核查和有效核验,做好风险防范,确保承诺属实。
通过建立起“书面告知—诚信申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救助信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了救助对象懂责任知诚信的意识,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使全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工作流程更简、服务更优、对象更准、监管更严。
截至目前,全区社会救助对象信用告知承诺已实现全覆盖,其中11户27人主动告知就业、退休、婚姻变化等情况,主动退出社会救助,“对象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救助格局初步构建,成效经验被中国社会报刊登宣传。
携手帮扶 救助工作增添活力
持续发挥“五社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主动发现+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模式,以“结对帮扶·爱心金川”工程建设为纽带,通过“一张清单、一张网”联建共商、链接资源,动员引导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爱心公益、慈善捐赠、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等方式参与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形成全社会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
2023年以来,动员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及党员干部奉献爱心156万余元,用于助学、帮困等救助帮扶,惠及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
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慈善事业,推动“结对关爱·爱心金川”工程建设走深走实,设立村、社区“结对帮扶·爱心金川”公益金,通过财政、慈善资金注入和社会捐助的方式累计向各村、社区注入公益金178.89万元,助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和村(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政府兜底保基本和社会参与促提升相结合,多形式、多措施推动多元力量携手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维监管 民生温度直抵人心
通过“聚焦政策指导,实现事前预警提醒”“聚焦流程监管,推动事中常态监督”“聚焦红线意识,落实事后检查整改”,严格把牢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检查三个关键环节,主动发现各镇(街道)在审核确认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堵点问题,指导督促各镇(街道)及时破解难题,让救助政策落实的各流程环节“有方向、有章法、有标准、有底气”,确保救助对象“增”的全面、“退”的合理、“调”的精准,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维护了社会救助政策执行的公平性、严肃性、及时性,更高效地向困难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督查指导100余场次,抽查救助档800余份,随机入户核查特困供养家庭、低保家庭等低收入家庭600余户次。
2024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过去两年,全区民政系统踔厉奋发,用实际行动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奋力书写出了兜底保障的暖心答卷。(记者 孙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