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聚焦农村人才大量外流、老龄化严重等瓶颈制约,突出强引领、铸品牌、优载体,切实推动基层人才“引得进”“育得精”“用得好”“留得住”。
注重强化人才政策引领,优化人才发展格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意见》《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发展活力。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工作,24名县级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56名高层次人才,切实做好优秀人才“三必访、四必帮”和体检慰问等服务举措。持续加强优秀人才典型培树和政策资金扶持,为901名企事业单位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定职称,人才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
注重培塑人才工作品牌,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聚焦推进三个示范区(园)建设,深化“党建+人才”共建模式,加快实施田园综合体产业人才培育省级重点项目,同甘肃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全覆盖开展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素质提升培训。坚持“强化外力”与“激发内力”并重,通过外派挂职、培训锻炼等方式,选派823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民赴外研修,对24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能力提升培训,订单式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6500余人次。创建乡土文化名家联合工作室,择优入驻7名技艺精湛的乡土文化名人,持续培养乡土文化人才。
注重做优人才载体支撑,激活干事兴业引擎。深入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十业百社万才”计划,组建中药材、乡村文化旅游等9个县级专家服务团,培训高素质农民1100余人次。推行农技人才“联镇包村挂项”和农技专家服务团联基地联农户服务制度,选派225名农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深入镇村常态化开展“五个一”服务。强化平台支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优秀人才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5家,建立人才实训示范基地5家。(尚明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