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国土绿化、治水兴水和生态环境安全“七大行动”,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同升共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截至10月底,宁县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2.67,优良天数达270天,优良天气率达92.5%,达到市上考核指标要求;马莲河、蒲河2个国考地表水断面达到Ⅲ类和Ⅱ类标准,优于考核目标要求;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全部为优先保护类,森林覆盖率达到45.38%,水土保持率达到76.8%。
宁县严格管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及时更新完善“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强化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指导,积极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全县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初具规模,“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污染防治方面,宁县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累计开展扬尘管控专项排查11次,督促6家加油站完成挥发性有机物超标问题整改。委托第三方对22处乡镇出(入)境断面、19座污水处理厂(站)及51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监督性监测,并组织人员开展了39个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溯源工作,先后完成了县城、早胜镇、平子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争取省级农村环境整治资金360万元,实施良平镇整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持续加强废弃化学品监管,累计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3528吨,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05%,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1.31%,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9.37%。
宁县扎实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行动,先后投资1200万元,实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和石洼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0.81平方公里。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契机,持续推进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督促矿山企业足额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实施草原生态修复、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6个项目,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退化林修复1.6万亩,人工种草及草原改良2万亩、补植3.5万亩。接续实施“一村万树”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目前,已建成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9处,栽植各类苗木131.4万株,建成“一村万树”达标村106个;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946名、森林警长19名,开展巡林9841次,不断深入推进国土持久绿化行动。
治水兴水是筑牢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宁县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及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制度,审批取水许可证4个,查处违法取用水4起、处罚9.3万元。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累计开展巡河7588人次,整改各类问题53个。投资2.13亿元,先后实施了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防洪治理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等,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宁县还通过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强化核与辐射类项目“三同时”执行和事中事后监管,督促2家口腔医疗机构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100%。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33次,办结群众环境信访件105起,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起、行政处罚24.7万元。(庆阳融媒记者李建强通讯员王亚娟、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