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3 06-13 15:55:32 来源: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

酒泉输油气分公司:技术加持,管道巡护从地上走变为“天上飞”

2023-06-13 15:55:32     来源: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
字体:
分享到:

    近日,在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酒泉输油气输油气分公司红柳作业区员工王发怀来到所辖西气东输三线管道KP1483处,对辖区内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周边的作业情况进行巡查。

    固定翼无人机的组装、地面站基站的架设、开始起飞前的检查,一切有条不紊。

    起飞后,无人机对该区域正在施工的西四线工程周边大型机械进行有效识别,计算出与在役管道的安全距离,然后通过平台及时推送至移动端和平台端,供分公司和作业区及时了解施工动态。利用这样的方式,他们还可以对管道下沟等关键工序进行质量巡查。

无人机巡查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施工现场

    红柳作业区,位于甘肃安西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内,地理位置特殊,距离出疆地标星星峡只有几十公里。作业区管辖的管道区域,穿越戈壁、山丘、湿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还有公共交通设施的穿跨越。近年来,作业区一直在探索如何让管道巡护提质增效。

    2022年1月,酒泉输油气分公司率先在红柳作业区进行无人机巡护试飞。经过一年半的探索,在红柳作业区和瓜州作业区实现了无人机巡护常态化。同时,随着无人机巡护在飞行的安全性、目标识别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管理机制的完备性等方面日趋成熟,成为了保障油气管道安全的又一利器。

    位于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维护站附近的大泉湿地,是红柳作业区辖区管段一个典型的巡护难点。湿地地质松软,芦苇丛生,一年四季通视性与可通过性极差。因巡护车辆很难抵达管道周边,大部分时间都靠徒步巡护。春、秋两季水位上升,泥巴裹满膝盖,步行艰难;夏季高温,如蒸笼一般闷热,极易中暑;到了冬天,齐眉的芦苇干枯后像无数把锋利的“小刀”,一不小心碰到皮肤,便是一道血印。

    王发怀作为红柳作业区管道岗的老员工,八年多来一直坚定地行走在这“险象环生”的管道线路上。尽管他熟悉管道沿线的危险地带,但每次徒步巡检,五公里的路程还是要耗费三五个小时左右,特别是临近深夜,人员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

    自从作业区开始使用无人机巡线,20分钟内即可完成5公里气线管段往返巡检任务,并且无人机巡护视野开阔,可覆盖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杜绝了巡护盲区。

    目前在红柳作业区执行巡线任务的无人机共3架,其中垂起固定翼CW-15无人机2架,多旋翼M300无人机1架。多旋翼无人机使用便捷,操作容易,受限空间小;固定翼无人机具有长续航、长距离画面稳定传输的优势,不同机型还可协同“作战”。

    使用无人机后,红柳作业区的总体日常线路巡检时间由原来的人工徒步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节省了人力和车辆的投入,提升了巡护作业安全性。2022年全年红柳作业区、瓜州作业区共开展无人机巡护1092架次累计航程达38080公里,累计节约车辆油料费近3万元。

操控固定翼无人机升空巡线

    在无人机管道巡护应用过程中,作业区还联合巡护单位还不断拓宽应用效能,接续增加了巡检位置播报、管道路由渲染、AI智能识别、语音告警、预警信息实时推送等多项功能,巡检平台的功能得到扩充,巡检效果变得更加精准。作业区管道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网页、手机APP查看无人机巡护过程。数据实现自动上传存储,可以实时查看追溯历史影像资料,以便信息查阅和比对。

    除了巡护,无人机还搭载激光甲烷检测设备开展泄漏检测,作为人工开展泄漏检测的有效补充,在缩短全管段泄漏检测周期、提升检测准确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遇到大雨、地震等极端天气时,无人机可以快速排查地质灾害情况,确保应急情况下快速精准获取现场信息,通过图像回传共享,为应急抢险方案制定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旋翼飞机还可以通过自带摄像头外加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夜间查探,及时排查跟踪打孔盗油违法迹象,为管道安全运行增加保护屏障。

无人机携带红外热成像仪夜间巡检

    后续,该分公司还将继续探索无人机A起B降和长续航技术等应用,实现真正的无人操控智能巡护。未来,还将拓宽无人机信息收集和辐射范围,充分发挥互联网与集成化管理的优势,逐渐将管道线路管理从以“人巡”为主向以“技防”为主转变,为油气长输管道平安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黄菊玲)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