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甘肃省医疗物资足量供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开展环评审批正面清单。
建立“绿色通道” 简化环评手续
疫情期间,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实行环评审批特事特办、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等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职能,保障疫情期间企业有效复工复产和转产。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依照“省级统筹、标准统一、自上而下”原则,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办事指南进行修编,统一全省各级业务办理部门的办结时限、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要素,规范办理流程。并持续推进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对环境影响轻微的建设项目,改由企业在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前自行在网上备案,10分钟即可完成相关操作。
同时,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抢险救灾等建设项目实行环评手续特事特办,建立“绿色通道”,豁免环评手续,实行备案管理。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等17大类23小类行业的项目,推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推行“非接触式”办理服务等措施,承诺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办理时限50%以上。
据统计,2020-2021年甘肃省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880个,豁免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1629个,备案登记项目2800个,共对83个疫情防控类项目采取豁免、告知承诺制、先开工后补办环评等措施。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审批环评文件453个,涉及总投资额约为1167亿元,完成备案登记表1998个,较去年同期提升4.2%。
深化“放管服” 优化企业服务
为助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把加强重大项目环评管理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主动对接发改等部门,提前介入指导环评开展,建立并动态更新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账,加强环评跟踪服务,督促及早组织开展环评编制工作,保障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并持续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做好建设项目准入环保支撑。
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环评审批简政放权的同时,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动加强与市州、省直相关部门和企业沟通联系,采取提前介入、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等多项举措,不断增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效。指导各市州灵活运用优势资源,强化地方环评技术支持服务力量。积极组织技术团队深入一线,为企业解疑答惑,确保企业复工复产。
助力疫情防控
为保证疫情期间环评审批有序进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线上推行“非接触式”办理服务,多措并举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让项目建设与环评审批因疫情而停摆。
对疫情期间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建设项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多个项目实现“当日立项,当日备案”。截至目前,共对15个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环评审批特事特办,有效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2020年-2021年,甘肃省范围内审批的口罩生产项目产能合计约为839万只/天、熔喷布生产项目产能为7000吨/年、防护服产能约为2.14万件/天、疫苗生产项目产能为20亿剂/年、各类消毒液生产项目产能合计为74590吨/年、核酸检测实验室16个、抗病毒药生产项目产能为2800吨/年,为保障全省,支持全国打赢疫情歼灭战发挥出甘肃力量。
下一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加强定期调度,督促各地落实好改革举措,充分发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和正面清单助推复工复产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机制,坚持协调、服务、调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项目提前介入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以绿色保障为出发点,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健、陈斯文、李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