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要闻 人事任免 本网原创 专题

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将非遗引向蓬勃的文化消费市场

2022-05-27 09:46:39 来源: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

    6月8日-6月12期间,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将遴选30家非遗工坊的产品亮相张掖,这些产品一改往日手工制品的稚拙,逐步开始从包装等外在设计上进行改造,将往日人们眼中“小众的”“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

    非遗布老虎、冰墩墩、雪容融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简单的民俗或技艺,而是千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沉淀着生生不息的生活智慧,是时代馈赠的宝贵精神财富。

    但是,在传统文化热潮持续高涨的当下,如何将这种精神财富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增强制作者与审美者之间的渠道畅通,是当前“非遗”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甘肃省建成2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甘肃省文旅厅、省扶贫办共同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市(州)认定13家,“非遗工坊”无疑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启动后,全省各地的非遗工坊积极主动报名,最终遴选了30家非遗工坊参与展示展销。

    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制作的布老虎“憨憨”也将在展销之列。这是虎年伊始她的原创作品,融合了非遗手工技艺与时代审美相融合的布老虎很快被某知名快餐品牌看中,预定了1000份礼盒,搭载礼盒一起来到消费者手中的还有非遗守护感谢信、《丝绸之路自驾游护照》和《如意甘肃·多彩非遗》手绘图。

    匠心打造 用当代审美影响非遗手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极具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何让非遗进入现代生活一直是其传承保护的难题,而通过将现代美学和设计的元素注入非遗当中,则为非遗提供了一种延续繁荣的全新可能。

    到敦煌旅游,无论是当地人还是网络的攻略上,都有一定要喝“杏皮水”的建议,杏皮水是敦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用当地杏皮加冰糖煮水而成,酸甜可口。夏日,冰镇的杏皮水会带来清爽的口感,到了冬天,热的杏皮水又使大漠气候增添了温润之感。

    敦煌市面上销售杏皮水的店很多,购买的游客也多,透明的塑料杯,最多在封口的塑料上印上厂家,让80后回忆起学校门口卖的饮料,有一种怀旧的风潮。在全国茶饮市场如火如荼抢滩登陆之际,人们对饮品的包装审美需求开始提高。至此,敦煌杏皮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军与外地设计师对接,打造了一款橙色为主色调的杏皮水外包装与主题海报。

    即将参与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展销的夏家黄酒2018年纳入成县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主打“蜂蜜酒”“柿子酒”,味道微甜而不辣,口感符合当前人们喜欢的“小甜酒”标准。他们今年改换了新包装,据说是传承人夏亚辉去了南方一趟后,觉得沿用多年的陶土大肚酒罐不够美观,于是,邀请了陇遗有礼品牌设置了一款满意的外包装。

    外白装主色调蓝色,蜂蜜酒用磨砂的玻璃瓶灌入后,有一种低调朴素的审美,这是当前人们最喜欢的“极简风格”,夏亚辉没有对产品包装提出任何意见,他只要求了一件事:“瓶口的密封必须要做到百分百,不然酒气跑了就不好喝了”。

    短视频、直播 线上秒杀 使停滞的“文化标本”变成流动的现代艺术

    “短视频是非遗最好的载体,这种活态唯有视频才能完全展示。”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表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22年1月份,由文旅部非遗司支持、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甘肃省非遗工坊第二期技能培训班”在兰州榆中浪街开班。短短几天的培训中,涵盖了直播、短视频拍摄,新媒体平台应用等满满的干货,这些新的技术服务,托举着传承人走到前台直面受众,通过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来吸引对非遗感兴趣的城市生活人群,改善传承人处境,最终增加收入,使传承人与市场形成正向循环。

    洮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卢广成是网上销售的受益者,近几年来,团队通过抖音、淘宝直播带货,每年线上销售额能达到100多万元,制作的洮砚销往全国各地。

    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期间,甘肃省非遗中心官方账号将提前半个月,通过图文、短视频、海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启动预热,参与的30家工坊产品都会以视频的形式,与网友提前见面。同时,所有参与工坊都进入“购物节直播”矩阵,除了线下销售之外,工坊商品还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天南海北的消费者“线上见面”。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