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要闻 人事任免 本网原创 专题

兰州新区:从黄土荒滩到科创新城的十年“蝶变”

2022-08-12 18:03:08 来源: 科技日报

    原标题:甘肃兰州新区:从黄土荒滩到科创新城

    到202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已整整10年。

    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这10年,兰州新区交出了这样一张靓丽的成绩单:创新平台从不足10个增长到142个;研发人员从200余人增长到近6000人;研发强度从1.4%提高到3.8%,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90家……

    “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兰州新区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谈起发展历程,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敏如是说。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密码”

    2012年,兰州新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彼时到2015年的初期目标,是要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集团)作为第一家入驻兰州新区的企业,开启了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

    “那时候,我们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适应产业变革、培育发展内生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兰石集团陈建玉总工程师是这场巨变的见证者。他牵头组织搭建了1个工程研究院、3个分院、13个技术中心,以及技术研发、协同创新、新产品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投融资等五大创新战略平台,实现了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

    如今的成套装备已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从技术跟随者到科技创新引领者,兰石集团为兰州新区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科技创新树立了标杆。

    创新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2014年,科技部批复设立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新区作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引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和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启了国家级新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创新合作的探索。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关键

    国内领先的大型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西北地区首个重离子加速器相关应用技术大科学装置、拥有全省唯一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三维“万支付”结算中心落地兰州新区……

    到2017年,兰州新区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要驶入“快车道”,用好人才是关键,这是兰州新区众多企业的共识。

    为应对产品销路不畅、设备严重老化、市场应对能力不足、人员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兰州国器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提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三大发展理念。

    说干就干。企业通过制定一系列留人育人措施,逐步建设了一支能力突出、素质较高、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企业凭借这样一支队伍陆续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70余种,并对原有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换代。

    科技创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使这家企业先后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诸多荣誉与认可。现在它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泵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新能源材料逐渐成为材料行业领域追捧的热点,兰州新区在新能源材料产业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2021年,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并为其拨款,数额占年总营收的3%。该研究院运营负责人罗冲用这些资金开展技术研发,并为研究院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以及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

    充足的研发经费为研究院注入了强大研发动力。罗冲给研究院的发展制定了两个阶段的规划。初期,研究院主要聚焦铜箔产业发展,服务铜箔产业生产,并在降本、提质、出新等方面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后期,研究院将研发范围拓展至电池、风电、光能、氢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力争成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引领者和先行军。”罗冲说。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集聚了1000余家创新主体、146个创新平台、3万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研发人员……

    兰州新区的创新之旅还在继续。面向未来,孙敏充满信心。(记者 颉满斌)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