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 > 正文
2022 11-17 17:20:16 来源: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西峰区

2022-11-17 17:20:16     来源: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字体:
分享到:

质量兴农保安全 品牌强农促发展

    西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庆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坐落在素有“陇东粮仓”“陇上明珠”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联通陕、甘、宁的“旱原码头”,有庆阳机场、庆阳高铁站各一处,西长凤和青兰高速穿境而过,属于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地处北纬35°,东西介于马莲河与蒲河之间,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1421米,年平均气温10℃,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年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无霜期175天,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年均300天以上。全区共辖5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36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999.3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7万亩,常住人口51.38万人。

    西峰是久负盛名的文明古地,温泉公刘庙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夏末商初公刘曾在此“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先河。小崆峒景区被称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被誉为“陇东四绝”。西峰土层深厚肥沃,富含钾、钙、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大气环境、灌溉水和土壤监测结果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符合国家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标准要求。这里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是高原避暑、生态度假的康养胜地,是农业部区划的优质晚熟苹果(红富士)最佳适生区,是樱桃生长优势产区。

    西峰区农业产业化品牌质量高速发展,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结合“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品牌体系建设,构建形成蔬菜、甜瓜、樱桃、苹果、西瓜、黄花菜、杏脯、白瓜子、生猪、小米等十大特色产业体系,有本地特色“灯笼红”“芝麻粒”等薄皮品种甜瓜和“盛开花”“华南108”“白沙蜜”等厚皮品种甜瓜,味道甘甜,汁多肉厚。有“蓓蕾”牌西北特级金针菜-西峰黄花菜,“没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皆真金”是对黄花菜的真切赞美,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日本和欧美,有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秋富1号苹果,色泽艳丽、质脆肉细、风味浓郁。

    近年来,雨润、正大、中盛等畜牧龙头企业在西峰入驻建厂,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结构机制,搭建生猪育肥追溯监管指挥系统,带动畜牧业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乡镇、行政村生猪产业项目全覆盖,生猪养殖规模效应和核心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现有“庆阳黄花菜”“庆阳苹果”“庆阳白瓜子”“什社小米”等多个国家地标保护产品,拥有苹果、樱桃、葵花籽、南瓜籽等7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品牌。种植业建成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6个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区、4个露地蔬菜标准化示范点,标准化示范面积达到1.2万亩。养殖业建成养殖场43个、千亩优质苜蓿种植示范点4处。

    西峰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坚持投入环节抓源头、生产环节抓标准、全程监管抓质量的工作思路,落实监管责任,健全联动机制,强化追溯管理,完善主体名录,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构建一体化的监管网络,完善“三级”监管,配备区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企业、合作社全部配备监管人员,各监管基地、合作社监管员、协管员任务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提高、日常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专项整治深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趋稳向好的态势,农兽药残留超标和假劣农资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蔬菜、水果、生猪、生鲜牛羊奶等大宗农产品继续保持良好的质量安全监测水平。西峰区先后被认定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