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甘肃全省法院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检验标准”的理念,聚焦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功能,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坚持每年一项主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部署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债务案件集中执行、优化营商环境“四个一行动”等活动,持续拓展司法领域涉营商环境改革措施的广度、深度。首批选择4家企业,授予“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点”,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省法院编印《优化营商环境应知应会手册》《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创新推出《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18条措施》《甘肃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暂行办法》,运行甘肃法院营商环境信息平台,着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水平。兰州中院出台“强省会”保障意见,天水中院对涉企案件采取“稳、缓、保”措施,酒泉中院制定重整案件工作指引,平凉法院设置“产业巡回法庭”,嘉峪关法院建立“链长+院长”机制,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
紧扣“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等主要考核指标,召开全省法院“一把手”参加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部署开展“破产审判专项整改”和“立案诉服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两个专项活动,举办优化营商环境评价评估标准辅导讲座,对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督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跑出“加速度”。
强化府院联动,完善破产管理人分级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不断提升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五年来,受理破产案件592件,甘肃建新实业集团等15个企业实现涅槃重生,恒康医疗破产重整案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征集平台,诉服大厅、信访通道等设置意见箱(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动延伸职能,深入企业纾困解难,联系走访“两代表一委员”,联系对接工商联、工会、商会等,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活动,打通司法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将诉源治理融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格局,积极推广“法院+商会”“法院+工会”“法院+行业协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菜单式、精准化诉讼服务,甘谷、岷县等4个法院被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表彰为“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单位”。全省法院累计邀请1656个调解组织、326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案件104114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66.97%,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诉讼负担。
在法治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的生动实践中,全省法院审理、发布了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依法审理将经济纠纷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的田某某和通化某镍业有限公司请求国家赔偿案,支持了赔偿请求;对将民事责任认定为刑事责任的殷某某诈骗、将合法收入认定为违法所得的侯某某贪污等案件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审结的周旭与中集华骏公司等关联交易损害赔偿纠纷案,被评为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商事案件;成功调解涉及甘肃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光辉公司与华联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十大优质案件”。(张彦峰)